第58章(1 / 2)

阿李:“......这名字有些怪,换个吧。”

余三郎:“......”就出门一趟,这大丫姐发了什么疯,居然取这个名字。

刘大丫问:“很怪吗?豆腐很好吃啊,要不叫刘炊饼也行,我今天去县城里吃炊饼了,可太好吃了!”

“你们要是觉得怪,那就叫‘刘炊饼’也行,我更喜欢吃炊饼!”

魏老太:“......”

阿李:“......”

余三郎:“......”

余桑几个今天白天已经被她雷过了,现在很免疫。

魏老太叨叨:“就不能取个别的好听的吗?”

刘大丫:“别的不好吃啊,余桑今天给我取了个什么‘刘芷兰’的,很难听。”

余桑:“......”你还吐槽我难听......

阿李也再次无语了,她最终道:“豆腐就豆腐吧,好歹比炊饼好听点。”

余三郎试图劝阻:“要不等我读书了,给你取个好听点的吧。”

刘大丫大剌剌地拒绝:“你们觉得不好听,我觉得好听啊,而且好吃,我最喜欢吃豆腐和炊饼了!”

余家人:“......”想到刘大丫的身世,这名字也算她美好的夙愿吧。

第二天,天还没亮,余满山就挑着菜走了。

魏老太和阿李一大早就忙活起来,把家里收拾好,就拿了装做衣裳工具的篮子开始准备做衣裳。

大舅家送来的鸡,除了开始还下下蛋,冬天就不下蛋了,今天有太阳出来,这鸡昂着脖子从堂屋出去,在檐下留下一滩排泄物,就去院坝的石板缝里啄着觅食了。

余桑最是爱干净,赶快去厨房弄了一些草木灰,又拿了扫把和撮箕,把檐下的鸡粪扫了。

阿李和魏老太两个在堂屋笑余桑:“乖乖就是爱干净!”

余桑坐在门口望啊望,终于在大下午把余满山等回来了,一看余满山出现在杨家院子拐角,余桑赶快迎了上去。

余满山看余桑来接他,他脸上立马带起了笑,两人回了堂屋里。

余桑早就看到萝筐里用草毡子盖着的那堆东西了,肯定是钱!

魏老太看余满山回来,就知道又是数钱的时候到了,赶忙将堂屋的大门虚掩了。

余桑把草毡子拿开,里面有六串铜钱!

这侍郎家的,每串钱都是数好了的,一串一贯,那就是卖了六贯钱!

余桑心里一数,那余家现在就有44贯的存钱了!

余满山也不管箩筐里的钱,拉了把小椅子坐下,气还没歇好,就快速道:“我今天顺带去县里找那牙人问了,他说还没有我们要的田卖,但是有三块地,一块就是门前那竹林加前边一点的那野草地头,还有就是我们后面坡上那有两块地。”

余满山看向魏老太,居然又看了看余桑,问道:“前面竹林子和那角野草地头虽然便宜,但是我觉得不行,要能种个什么,早就有人买了,也等不着我们,后面那两块地倒是可以,就是是上等地,有些贵呢。”

“比一般的上等地还要贵点!那卖方要3贯400文一亩,那两块地加起来,有一亩一角二十七步。”

余桑对于田地,知道的也比以前多很多了,一亩地等于四角地,一角为60步,那这么算下来,还要交契税以及找牙人的钱,那估计得花五贯多。

地的话,其实也没那么讲究,在这新明县,大家没有那么看重种小麦,高粱、粟、麻等,凑合也还行,中等地也是可以的,就这价钱,宁愿去买中等田了,田是可以种水稻的!

在南方,水稻才是主要粮食。

魏老太站起来,“走,我们去后面先看看那地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