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2)

汤家算是富农,家里有十多亩田,而汤大叔本人也有手艺,是个木匠,平日里,不怎么见得着汤大叔,因为要是有哪家建房子之类的,地方又远,他作为木匠,很多时候是住在主家家里的,直到干完木工活,他才会结完钱回家来。

有着木匠这门手艺,虽然家里田地不算多,但汤家在普通人家里也算比较富足了,只是他家人口不多,除了钟老太汤老头这两个老一辈,他们总共就只有汤大叔这一个儿子,而汤大叔也只有一个6岁的小女儿,据说是他媳妇王嫂子伤了身体,不能生了。

钟老太天天抱怨着,无后为大,但汤大叔就是不理,王嫂子自己也是偷偷怄气,没有办法。

汤大叔是木匠,听到余家叮叮咚咚的,还以为在做什么木工活,一看余满山这几人干得还挺奇怪的,问道:“满山,你几个在干什么呢?”

毕竟是专业的木匠在问,余满山不好打哈哈了,只能道:“几个孩子做点东西玩呢,刚好地里活不忙,就给他们做着玩一下。”

汤大叔:“浪费木头......”

余满山:“......”

余桑:“......”

余大郎:“......”

花了大半天功夫,终于把椴木香菇接种完,剩下的就是好好管理了。

这些木头适合放在七阴三阳的地方,余桑想来想去,也就是前面的竹林了,因是下坡地,下雨容易水往竹林方向流,余桑让余满山几人找了些石块垫在地上,然后再以“井”字型堆放这些菇木。

现在气温低,需要适当保暖,除了盖油纸,又在上面盖了一层稻草编成的草苫子,既防雨水进去,又防其他人随便把木头拿走当柴火烧了。

终于等到第二茬平菇长得差不多,运气却不巧,赶不上张家的船,只能去包船叫张家走上这一趟,反正这次人也多,付了25文钱,让张家撑船跑这一趟。

余满山提前借了秤,又傍晚时分去田里把菜摘好,这回韭菜和芹菜都长得很好了,摘得就更多,余大郎余二郎刘大丫都帮着去摘菜,人多,没多久,连带去河里洗菜也一起弄完了。

余桑跟余满山商量:“要不让大丫也一起去县里吧,她也能背些菜呢。”

反正都包船了,多一个人背些菜可以卖更多钱,刚好让刘大丫跟着去县里涨些见识,对她以后也有利些,毕竟余家也管不了她一辈子,她身体好,背着一小背篓菜,也不重,走个二十多里也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