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也算是在杨家门前了,只要有那闲钱,说不定就会动心呢。
魏老太放低声音叮嘱:“要是那卖田的人家答应,价钱稍微宽泛些你也答应,别宣扬出去,让隔壁的杨家和方家知道了,这田位置这么好,保管不了他们也想买的,你跟那家人谈妥了,就找中人把草契写了,先成交了,到时候再一起去县里办红契。”
余满山答应完,就赶忙出去办这事,他娘说得有道理,这事得隐秘些,别让方家和杨家知道了。
当天傍晚,余满山就精神奕奕地回来了,这事算是谈成了大半。
第二天,余满山又去大通镇买了三斤肉,提着肉,又拿了一些钱,去找中间人来做保。
过了几天,这田算是买下来了,就差去县里办红契了。
门前那块田,算是余家的了!
一气儿的,余满山干脆又找时间跑了趟县城,把红契也办妥了!
这天晚上,一向节约的余满山也顺带从县城里买了些酒回来,魏老太、余大郎也能喝点,也整了些好菜,这天真是太高兴了,余家终于有田了!
作者有话说:
大家看到这儿了,点个收藏吧,顺便滋点营养液,在晋江写文,数据蛮重要的,不然我是不想麻烦你们的,谢谢大家,顺道感叹一句,种田文这个题材是真的冷啊,需要为爱发电
27 ? 又得挣钱了
余桑也高兴,这算是努力了快半年吧,终于买到第一块田了!虽然不到一亩,但这块田将成为余家发展家业的跳板!
她都想好了,这块田要怎么用,这几天她没事就去田边琢磨,那田中间最里面,就挖出一块小塘来,春天雨多,把水蓄上,余二郎喜欢去河边钓鱼还有篓鱼,捡合适的鱼放进去,再种上莲藕,田里也能分出一块地方来种茭白。
其余地方,春夏种水稻,秋冬阳畦种菜,还能早点阳畦育苗,能让应季蔬菜提前一个月上市,虽不如冬天反季蔬菜这么贵,那也比平常种小麦或者油菜来的值钱。
田坎的桑树可以养蚕,蚕砂又能拿去喂鱼,她之前想的那种生态农业模式,在塘上设架养猪养鸡的,现在看来,颇有些担心,猪和鸡被人给偷了,被偷了也是不知道的。
看余满山和魏老太这么高兴,余桑问:“爹,把那红契白契给我看一下吧,我还没见过呢。”
红契白契已经被魏老太小心收起来了,现在余桑在家里很有些话语权,魏老太也高兴,她赶忙去里间的箱子里把契书拿出来,递给余桑,叮嘱:“乖乖你小心些,别沾上菜汤子了。”
余桑拿到手里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的字有些不大认识,繁体的,嗯......发挥小学认字认半边的能力,大致能猜到,约莫是:
都李照田奉母亲指令,将自己标帐内新明县字号十号田多少,北止方思仪自地,东止岭及方文瑞山,南止杨四九田旁,西止......今将前项田地、并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余满山名下,面议价钱七贯一百文,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从出卖之后,一任受产人永远收苗为业。如有四至不明及内外人占拦,并是出产人自行之当,不涉受产人之事。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
后面又有年月日,及双方的签名画押。
原来这就是田产的契书。
余满山今日很高兴,看到余桑看得这么仔细,还笑呵呵地调侃:“小四一副看得懂的样子,这认真的样儿......”
魏老太和阿李也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