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而且香菇要是新鲜的卖不完,还可以晒干,干香菇也很有市场。

余桑已经打听过,香菇的价格比平菇高很多。

但香菇也比平菇更难种,种植周期也更长,需要的材料也更贵。

因为要看香菇是否成功,魏老太依然坚持要先拜祖宗拜神仙。

种植平菇和香菇,现在是余家的头等大事,没有人能保证成功,但余桑看出来了,余满山带着全家大人都在赌,因为靠老老实实佃田种,这辈子都可能翻不了身,不止是余满山这辈,就连余大郎几个孩子,也很难攒到钱买田。

依然是余桑自己进菌房去看,为了怕香菇和平菇两者相互影响到,平菇在菌房最里侧的位置种着,相关的罐子也摆在中间侧,外侧靠门口,就是摆香菇罐子的地方。

有平菇保证第一桶金,余桑没什么心理压力地把香菇的母种罐子全看了。

最终也成功了两个!

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余桑觉得很不错了。

母种成功,那么接下来就是接种培养香菇原种了。

家里麦子不够了,又用钱去隔壁周家买了三斗。

还有用平菇直接培养母种的陶罐没看。

这种方式,她好像在现代的时候随便刷到过视频,那视频中的成功率也不高。

她不过也是试试,广撒网总能捕到鱼。

这种罐子做了几个,而且培植周期要比用培养基的久很多。

余桑打开几个罐子一看,大部分都被污染了,只有一个罐子还是干净的,且菌丝长得也还可以。

家里好像生石灰没用完,当初她爹虽说去买三斤,实则怕不够,多买了两斤,干脆再用稻草种半坑,反正这一罐子她不打算用来做栽培种之类的了。

再一次用石灰水泡了稻草。

第二天,又种了半坑平菇。

十月份的天,前面院坝边桔子树上的桔子已经变成青黄,快要成熟的季节了。

余家的阳畦已经挖好种上了菜,余满山只种了一亩田,其余的田地仍然种麦子,即使是晚秋季节,余家一家也很忙,只有余满山一个主要劳动力,阿李和魏老太自然也要跟着下地干活,13岁的余大郎同样如此。

余桑除了在家种菇和平时维护管理外,其他时候都跟余满山在地里,尤其是挖阳畦和种菜的时候。

对于这亩“阳畦”田的分配,余桑和余满山做了商量,小白菜、菠菜、大蒜、冬萝卜、芹菜、香菜等,合理分配了每种菜的种植面积,余满山甚至还去认识的那里挖了韭菜根来移植。

要是她穿过来再早点,还可以种植黄瓜的,现在天气冷了,已经赶不上阳畦秋延迟栽培黄瓜,明年应该就可以了,到时候如果有了自家的田,就更好操作了。

路边坡上长满了野菊花,余桑采了烘干,预备着泡茶喝。

天气越来越冷了,余满山每次赶场都编了簸箕箩筐之类的去卖,卖了钱,又买了一些麦子,余桑又继续做了香菇的栽培种出来。

本来也可以不用麦子,但是其他的基本材料很多都没有,又怕换了差的材料种不好,一年也就这时节比较合适先把菌种做出来了,到时候刚好接种,等到明年年末左右,就能出香菇了。

经跟余满山商量,才决定依然花钱买麦子。

同时,平菇的栽培种也长好了,20罐栽培种,居然得了5罐好的,直接又买了一些生石灰,又种了两坑平菇,比第一批平菇晚了一个月,到时候出菇应该也会晚一个月左右。

冬天这个时候,最适合砍树准备进行做椴木香菇的准备了。

然而余家并没有什么适合的树,农历十月初一那天暖炉会,余桑大舅一家特意喊了余家一起去他家过暖炉会,余桑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