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床,还没有余桑知道的那明清时期的床那么豪华,打一张嫁床就需要三年,这时候只是简单朴素风的架子床,没有那么麻烦,家里也不止一个家具木匠在打,过个十多天就差不多了。
余家要去参加汤木匠的婚宴,一般时候,小孩子都是踊跃要去吃席的,因为平时家里吃得清贫,坐席就不一样了,但余桑不想去,余二郎不在家,余家已经开始春季的卖菜了,余二郎坐船送菜去了。
这回余家和李老大家种的菜比冬天还多,李老大家倒是和往常一样,因为上回买的田地说好要收了麦子后才交付,而余家却有之前又买的十亩田,再加李老大家的,总共就三十亩田,还有地了,种的菜就很多。
那春天菜田里的野草也是疯长,就成了李老大家和余家养猪的猪草。
种这么多菜,卖不完也没关系,余家可以拿来喂猪,反正春天的菜便宜,另外也还能做成菜干以及泡咸菜。
余桑嫌汤木匠因为生不出儿子就把老婆休了,对他看不惯,席也是不想去吃的,最后魏老太带着余大郎去了。
这边余二郎又回来了,兴奋道:“因着这提前上市的菜价钱便宜,很多人家都要呢!李哥都不需要开铺子专门来卖,只那些熟络的人家,都好多人大量要,冬天那贵的,只主人家吃,现在这便宜的,连带下人也跟着吃,要的量就大了,各家各户加起来,只需要送过去就行。”
余二郎又道:“李哥买的大船拿到了!虽然是旧的,但品相看起来还不错,我这回回来就是专门用以前的小船不断运菜去那江口上的,就不跑过去了,只负责送到那里,也还天天住家里了。”
余家自家这里也是把县城一些人家的菜送起来了,另外万家脚店那里,盐滩镇几家脚店,跟去年一样,也全都要。
最近结识了李里正和安里正一家,家里的菜才一开始卖,就给两个里正家里送了一些去,再又有潘夫子那里,也是送了一些的,让他多看顾余三郎和李英晦一些。
只两个里正家里,连带一些乡间的地主家,路远也不好走,平时也吃惯了常年吃的白菜萝卜和菜干等,并不跟余家订菜。
一般订菜的,以官户和商户居多,他们平时就吃得好,又常有客要招待,所以才常订。
余桑现在只关心一个事,问余二郎:“李哥哥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分钱?以前可是当天就给钱的,怎么现在好几天都没钱?”
余二郎听到余桑问这个,想起来了似地道:“李哥跟我交代,让我跟你们说等这回全部卖完了再过来分账,他那边很忙,要是家里需要急用钱,就跟他说。”
余家的确现在没什么急用钱的地方,家里计划种的各种果树还有花之类的,在全家人合力下,已经跟那些种的人家要了一些过来种上了,这些也是不需要花钱的。
菌房的平菇也出菇了,现在差不多是应季的价钱了,没有冬天那么贵,但好在多了一间菌房种,等新修的菌房能用了,产量就更高了。
香菇还是就结那么个把个,只能用来做味精。
今年提前上市的菜还是去年的价钱,卖到外州去的还要高个两三文钱。
杨家冬天被余家压了一回价钱,这个春天居然没跟着种菜了,也是,杨家人是有些懒的,只五文钱的价钱,余桑还以为他们会跟着种,哪知道她大舅过来说,杨家嫌价钱低,懒得跟着种。
阿李和刘大丫在灶房忙活赶快做晌午饭给余二郎吃了好去继续送菜,余满山这里又下田赶紧去摘菜。
早就定好了等去汤木匠那里吃完席,第二天就开始骟猪,因为今天家里打家具的木匠们请假了,正适合干点偷偷摸摸私密的事情。
魏老太一早就求了祖宗和神仙保佑,还上了香烛和烧了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