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桑像个刚进城回来的土孩子,兴致勃勃地给她们讲合州城的元宵灯会:“那灯会上很多卖东西的小摊贩,东西比我们县里的还便宜呢,也比盐滩镇的便宜,东西也多,可好看了!”
全是纯手工,十多文就能买个便宜小饰品,比偏僻的县镇里,对比是要便宜的。
余桑看到一旁还等着的余三郎,“啊”了一声,“三哥,你的东西太贵了,我没钱了,等我长大了有钱再给你买礼物哈~”
余三郎:“......”
这读书人的东西,都很贵,也有那劣质的笔,余桑嫌弃没买。
余三郎听完失望不已。
魏老太又打开了余满山带回来的包袱,她嘀咕道:“儿啊,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回来,得花多少钱啊?”
在她翻到那对儿银铃头绳儿的时候,更是惊了一声:“这是银的?天呢!这得多少钱?”
余满山怕被骂,赶忙说:“李彦升她娘送的呢,说是送给小四的,买都买了,她家也是想送个情分,我也不知道她还送了这个,只以为是些点心还有给小四做衣裳的棉布,到了船上才发现有这个,要知道有这个,我就不会收了!”
“太贵重了!”魏老太道。
阿李啧啧不已,“这只怕是要一两贯吧?要给小四戴在头上,那就是顶着一亩地出门了!”
余桑:“......”咱乡下,都是拿田地对比贵重饰品的吗?
?79 ? 休妻、分家
说话间, 外面突然有人来了,李大丫快步进来,看到余满山和余桑,“啊”了一声, 喊道:“姑爹回来了啊?”
阿李看向来的李大丫问:“怎么这时候来了?你吃饭了没?”
余家堂屋的桌子上摆着一大堆余满山和余桑带回来的东西, 李大丫居然也没怎么来得及看,而是道:“汤家闹着要休了王嫂子呢!王嫂子找到我家, 想叫我家来找找你们, 让你们去跟汤家说和说和, 我娘还在铺子里没回来,我看汤家闹得凶, 就先过来喊你们了!”
众人正稀奇地看余桑带回来的东西,还有秋娘子送的东西,高兴的心情一下呆住,魏老太愣了愣才道:“昨天才过了元宵节, 今天就闹休妻了, 怕是已经闷了很久了吧?只没闹僵出来。”
“这过年期间的,也不好把人休回去, 这一过正月十五, 年过了,就闹出来了。”
阿李倒是不觉得突然:“之前其实她家老两口早就有这个意思, 王娘子只有一个女儿,又伤了身子, 不能再生育了, 这没有儿子, 汤木匠又还年轻, 这只怕是迟早的事......”
余桑听了也愣然, 这时候的女人真是太惨了,生不出儿子就要被休,她还记得汤家的孙女呢,就比她大一岁,是个挺沉默的小女孩。
余满山道:“等下过去看看吧。”
魏老太问李大丫:“你吃饭没有?没吃的话,就一起吃,吃完我们一起过去。”
“还没呢,家里饭热好了,我让我爹他们先吃着,我喊完你们再回去吃。”
李大丫如此说,魏老太干脆拉了她一起吃饭,吃完饭一起过老房子那边去看。
好歹以前是老邻居,这才搬过来没多久呢,那边有事,肯定是要去帮忙说和说和的。
阿李和刘大丫去灶房盛饭端菜过来,魏老太就把桌子上的东西收好,又捡了一些点心单独装出来,等下给李大丫带回去。
其余贵重的,她得收起来放好,尤其是余桑的银铃头绳儿。
魏老太吃饭的时候商量:“等下我和你们娘过去就好了,你们小孩家家的就别过去了,又不是什么好事,留在家里,大郎二郎今天不走吧?不走就在家跟着三郎学学字,明天他就要入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