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1 / 2)

到天黑前,又有两户人家派了下人来买猪肉。

吃晚饭的时候,余满山感慨:“这读书人的诗,真是厉害着啊,连咱家的猪都有诗了,简直是......”

魏老太问:“那咱家是不是出名了?好歹猪是咱家的,咱余家也是跟着出名的。”

余三郎却是说:“那就看我夫子的诗流传得广不广了。”

余桑心情很复杂,没想到自家在这片地方有些名声,是因为猪......

文人好吃起来,真是不得了!

不过,余桑各方面来说,都希望这首诗流传得远一些,自家好像发财法子越来越多了,自家要是有了名声,那起有歹心想谋害她家偷法子的,也不会太大胆,她还是个小人物,难免有被害妄想症的。

大年三十,一大早,她爹和大舅就去县城送菜送肉了,大上午的,昨天预订了肉的,都带了钱来她家取肉,昨天那地主家的年轻人,昨天还专门跑回来说要预订,今天也来得很早,把肉付了钱取走了。

魏老太和余桑在堂屋里卖肉数钱,家里很忙,屋里还得收拾收拾,还有自家的年夜饭也要准备,又有种菇还有菌房的事等。

最近有些时候也是阿李去菌房进行日常管理的,余桑带着她教了好几次,也算会了。

婆孙俩在堂屋卖着猪肉,又有昨日那不是预订的上门了,也是听了诗找来的,买了好今天年夜饭尝个鲜。

等人走后,魏老太笑道:“这些读书人的,听诗都能来买猪肉!”

余桑想,这就是广告效应啊!

这真是意外的。

她原本根本没想到这些宣传手段。

她也听过洛阳纸贵的故事,因为左思的《三都赋》写得好,抄写的人多,连纸都变贵了,她家这是猪肉被称颂了,来买猪肉的人也多了。

她那灶房里还蒸着东坡肉和炖猪蹄,她两个哥哥今天在不了家吃年夜饭,这是专门提前为他两准备的,吃不完等下再带些走,让他们今晚也能过个好年。

两人回来,家里又进账三十四贯,再加她爹那边今天把县城里这几天的菜钱一起结了,又是一大笔进账。

余满山和李老大也回来了。

两兄弟急着要走,今天因为要带平菇,今天是新鲜的,直接要分散送去各家,全是官宦人家,时间很紧,把菜带上,又带了家里做的吃食,余满山和李老大挑了东西,把两兄弟送上船。

回来的时候,余满山扶着腰,阿李本来还在伤感两兄弟不能在家过年,看余满山这样,问道:“你这腰是怎么了?”

余满山皱了皱眉:“可能是今天挑的菜多了,腰有些疼,肩膀也有点不舒服。”

今天挑的菜很多,那县城里,往常县令县尉等这些人家也不天天跟余家订菜的,只今天大年夜,都搭着侍郎家等人家,一起订了些,今天送的菜就多了,还有那三十斤猪肉一起,就算有李老大一起挑过去,两人都担得不少,都很重。

最近都很忙,每日里都差不多要挑东西,阿李道:“这一天天都这么重地担着,哪里能不痛啊?前几天夜里你就嚷着肩膀有些不舒服。”

阿李眼都红了,心疼自家丈夫,赶快让他坐下,给他揉捏肩背起来,还问:“要不要找个郎中来看看?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呢!”

余满山怕大家担心,道:“哪里就用得着找郎中了?歇歇就行了,好歹明天不用去送菜。”

余桑也在旁边担心地给她爹捶起腿来。

她道:“我看那县城里,别人用骡子拉车呢,咱家也买一头吧,爹天天送菜,太累了。”

原本余桑就提过一嘴,现下余满山这样,魏老太也担心,怕自己儿子身体累垮了,赶忙答应了:“我看行!开了年,咱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