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1 / 2)

余桑在家喊上刘大丫一起,把她的味精先做出来,过几天搬家了,就没时间做了。

香菇已经烘干了,她又用水洗净一遍,虾皮也洗净了,盛在一边备用,她在灶下烧火,让刘大丫在锅边炒,这香菇要用很小的火,炒干了,炒脆了,然后用石磨磨成粉,那虾皮也是这样,炒干炒脆,但是不能炒糊,也用石磨磨了,与香菇粉一起拌了,煮汤烧菜的,稍微加一点,就有味精的作用,可以提鲜。

余桑在灶间看着火,是烧得极小的,还要不放心叮嘱刘大丫:“豆腐,你翻炒勤一点,免得糊了。”

刘大丫道:“我晓得的,这个是小事,我很会的。”

余桑还不放心地站起来看了看锅里,见刘大丫的确做得挺好的,她好像做灶房间的活儿很麻利。

只不过这香菇难得,今年就这些,又有大用,可不能炒坏了,余桑才这么不放心的。

两人将两样东西都炒了,外面石磨已经叫大人早就安装上了,也清洗干净了,刘大丫力气大,磨的东西又少,就叫大人们别管她们,让他们自己出去干事了。

两人端了炒好的东西出来,石磨已经干了,刘大丫去推磨,余桑搭了个矮板凳,站在石磨边把切小炒脆的香菇放进磨孔里。

石磨一磨,那香菇立马就变成了粉以及粗颗粒从磨沿掉下来,余桑把香菇粉都用小扫帚扫了,从石磨嘴处装进碗里。

将香菇都磨完,余桑又把粗颗粒分出来,再上磨磨了一遍,一次次地把粗颗粒不断分出来,好几遍才全部变成细粉。

虾皮也是如此操作,好几遍之后,才可以用。

与香菇粉一起混了,刘大丫在旁边直呼:“好香啊!加进菜里肯定好吃!”

余桑将这小罐自制味精好生保存起来,免得受潮了。

刘大丫又回她家里那边去喂猪,还有准备第二天的猪食,傍晚鸡鸭鹅的回家来,也要有人在,开着门。

到晚间的时候,刘大丫不知道在外面听了什么闲话,她把晚饭做好后,就去堂屋门口一膝盖跪下了,怎么劝也不起来。

余满山从外面回来,看到刘大丫在他家门前跪着,周围人也在看热闹。

余满山问屋里人:“怎么了这是?”

又赶快去搀扶刘大丫让她起来。

他家从不苛待刘大丫,这刘大丫自己也干活勤快,在家里也不偷鸡摸狗偷懒耍滑的,大家相处得很好,从不会罚跪她什么的。

怎么这今天突然在大门口跪着不起来了?

余满山怕周围人误会,赶忙叫刘大丫起来。

他搀扶也不管用,刘大丫就跟膝盖钉地上了一样,她自己就是不起来。

余满山只好问屋里的魏老太,“这到底怎么回事?”

魏老太也无语,恼怒地道:“肯定是下午你媳妇去请了周围几家说搬家的事,下午豆腐听了周围的闲言碎语,说我们家要搬家走了,以后不要她了,她没地方吃饭了。”

魏老太无奈继续道:“这豆腐也不知道怎么想出的主意,说要卖给咱们家当奴婢,就跪在大门口,不答应就不起来。”

余满山还以为刘大丫干了什么错事,她娘罚跪她呢,没想到居然是这样。

余满山听完也很无语。

他家去年还是佃户呢,今年有些发家了,但他家这样的人家,哪里好买什么奴婢啊?

之前忙着计划搬家的事,倒是把刘大丫这里忘了。

要是新房子就建在附近,那刘大丫正常来家里吃饭也没啥,问题是就是新房子离得太远了,这就不好带上刘大丫了。

主要是她年龄也不小了,今年十一岁了,马上翻了年,就十二岁了,他家只有余桑和余三郎两个就算了,还有余大郎和余二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