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时候,公公婆婆也没让亲家母空着手回去。

回礼的年糕、米糕、红鸡蛋,还有自己家做的甜醪糟,印着小红点的白面馒头,都快把两副箩筐给塞满了。

等到何向军收到家书,知道自己快要做爸爸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

但是当时,他已经跟着一帮科研人员,深入大西南,根本就没办法回来看一看胡琼芳。

只能把自己攒下来的津贴寄了回来,在信里反复叮嘱,让胡琼芳不要再去水库那边食堂做饭了,毕竟那边住的是宿舍,而且还是在山里,说句不吉利的,万一胡琼芳不小心摔倒了,送去医院都来不及。

不过,水库食堂的工作也不能随便丢了,毕竟人家领导都答应了,只要好好做,以后能直接进水电站食堂,那可是妥妥的铁饭碗一个!

胡琼芳跟公婆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这个工作卖给何家这边一个做饭挺好吃的亲戚。

至于为什么不给娘家哥哥?

过完年之后,胡建国兄弟俩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

胡丰年要去省道修路,兄弟俩要把家里的地给种上,还要去省道边上把两家的房子盖好,晚上回来的时候,还要帮老娘把卷饼店收的粮食搬回来。

小姑子嫁人了,婆婆又在省道边上摆摊卖卷饼,两个怀孕的嫂子也挺着大肚子,来来回回地忙碌着。

五月底,二嫂陈晓红足月生产,生下了胡家这一代的长孙,大儿子胡昌盛。

十月初,国庆节的第二天,胡琼芳在县医院,生下了她跟何向军的长女。

孩子足月的时候,胡琼芳就隐约有种预感,这一胎一定是个女孩。

她还提前跟公婆打过招呼了,大名等何向军写信回来取,但小名一定得叫“甜甜”。

她的甜甜,这辈子一定还愿意做她的女儿吧?

孩子出生半个月后,何向军的家书到了。

信里,何向军美滋滋地对胡琼芳说,他们班里有个书香世家出身的“少爷”,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请人家给闺女取了个特别好听的名字。

“何田田?”

莲叶何田田?

看着前世熟悉的名字,胡琼芳捂着嘴,眼泪打湿了信纸。

第440章 这姑娘可真是会投胎啊

提起“何田田”这个名字,整个何家坳子,不,是十里八乡就没人不知道这个“福娃娃”的。

这姑娘可真是会投胎啊!

一生下就是个享福的命。

旁人家一百个儿子捆在一起,也没这一个姑娘有福气的。

胡琼芳刚生下何田田的时候,村里还有一些喜欢说风凉话的,在背后嘀咕。

说何家把胡琼芳这个儿媳妇捧上天又怎样,最后还不是生了个赔钱货?

当然,在背后嘀咕的这些碎嘴婆娘们,最后统统都被打脸了。

自从何田田出生后,甭管是何家还是胡家,这两家就跟屁股下面装了火箭一样,日子过的,那叫一个红火!

先是何田田她爸,也就是何向军,听说在部队立了功,现在已经当上了排长,再过两年,岂不就是连长了?

那何田田不就是领导家的闺女?

紧接着,何家居然不声不响的,在新修的省道边上,盖了一栋前后两排的大房子!

虽然新房何家还没住进去,但村里已经有不少人都去看过了。

那房子是真气派啊!

就在省道边上,出门就是大马路,往后搭车什么的,去哪都比村里方便。

前面一排三间大瓦房,听说以后打算开个饭馆子。

后面四间正房三间抱厦,一间是何家二老的,一间是何向军夫妻俩住的,还有一个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