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水库的工程负责人,亲眼看到这个坚强聪慧的军嫂,在他们最难熬的几天,撑起了整个救援队伍的吃喝拉撒,对胡琼芳的个人能力非常欣赏。

最主要的是,工地原先的大厨和帮工们,也牺牲在了这次塌方事故里。

这么大一个工程,每天都有这么多工人等着吃饭,后勤保障要是跟不上,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怕她不愿意,工程负责人甚至还给了胡琼芳一个承诺:

只要她能把水库食堂撑起来,等工程完工后,可以把她安排到发电站食堂去工作。

这可是妥妥的公家饭碗啊!

胡琼芳还在犹豫,亲妈和婆婆,已经毫不犹豫地替她答应下来了。

亲妈说:“你只管放心在这里干活,卷饼摊子我和你婆婆就能撑起来。”

婆婆也跟着说:“家里的事情不要你管,能进水电站工作,那以后就是吃皇粮的正式工人了,还不用交公粮,这么好的事情,不答应才是傻子呢。”

就这样,胡琼芳和另外几个表现比较勤快的帮工,都留在了水库食堂。

参与救援的工友们,也从其他人口中,知道了这个年轻漂亮的大厨,原来是在336省道工地那边,摆摊卖卷饼的。

一时间,黄桂芝和亲家母撑起来的卷饼摊子上,生意十分火爆。

尤其是那些被救出来的工友们,找不到救了他们的解放军战士,听说胡琼芳的男人就是那天过来救人的解放军,不但跑来他们家摊子上买卷饼,还有好多人,从家里拎着腊肉、鱼干、鸡蛋什么的,非要送给何向军跟胡琼芳吃。

黄桂芝跟何大娘当然不要,但架不住乡亲们太热情了,丢下东西就跑。

很多人他们压根就不认识,想把东西退了也退不掉。

最后实在没办法,黄桂芝想了个主意,谁来送东西,她们能推就推,推不掉,就给她们带几个卷饼回去尝尝。

结果没想到,也不知道是哪个传八卦的传岔了,一来二去,居然有传言说,省道边上开了一家卷饼铺子,做的卷饼,有肉有菜,特别好吃,没钱买也没关系,可以从家里拿鸡蛋、腊肉、咸鱼、蔬菜什么的去换。

第一个来换卷饼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姑娘,背篓里装着他和妹妹秋收那会儿捡的麦子,手里还牵着一个瘦巴巴的小姑娘。

姐妹俩都穿的破破烂烂的。

听说是后妈给弟弟买了一个卷饼,没给妹妹吃,妹妹嘴馋,也不敢要,在旁边站着嗦手指,就被后妈拿扫帚揍了一顿。

姐姐气不过,偷偷把自己秋收的时候捡的麦穗都搓成了麦粒,背着半篓子小麦,走了很远的路,一路走,一路打听,好不容易走到这里,就是想给妹妹换一个卷饼。

听了姐妹俩的故事,黄桂芝顿时眼圈一红。

她一辈子要强,当然知道,这个姐姐带着妹子,走了这么远的路,拿出了她们手里最值钱的麦子,为的,并不是嘴馋想尝尝卷饼的味道。

而是为了证明,她和妹妹,不是后妈嘴里“不值钱的赔钱货”。

“对!别听你后妈的,谁说你们姐妹俩不配吃卷饼?就吃!奶奶请你们吃!”

黄桂芝亲手做了两个闺女口中的“大满贯加肉卷饼”,里面的炖肉和土豆丝,包得圆鼓鼓的,递到姐妹俩面前,让她们两个就坐在店里。

“吃完再回家,把嘴巴擦干净点,别让后妈闻着味儿,到时候再打你们。”

姐妹俩乖乖坐在店里,一口一口,特别珍惜地吃掉了一整个卷饼。

虽然有点撑得慌,毕竟她们平时在家里,一天三顿饭加起来,都吃不到这么多东西。

但这位好心的奶奶说得对,要是不在店里吃完,带回家去,到时候卷饼要被后妈抢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