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儿子也不在家,儿媳妇一个人住着两间半的房子,腾出一间来熬酱,白天炭火熏一熏,晚上睡觉还暖和呢。

听说儿媳妇做买卖,要那种小鱼小虾,何老爹闲着没事,也把自己家的鱼篓子找了出来。

每天傍晚放到村里各处河沟里,第二天一早拿回来,多少都能收获一点。

只可惜现在季节不对,要是到了春夏时节,满河沟里的小鱼小虾,多得都捞不完!

胡琼芳倒是没觉得多可惜,还安慰公婆:“今年冬天咱们先试着做一下,要是名声打出来了,明年开春生意好起来了,正好赶上鱼虾便宜量大的季节,不是正好?”

现在他们刚开始做这个买卖,一开始生意不可能马上就爆火,尤其是做餐饮的,在没有广告的年代,基本都是靠口碑。

哪家店做的饭菜好吃,大家口口相传,慢慢的口碑做起来了,生意自然而然就好了。

而且现在已经入冬了,再过两个月就要过年,年前很多人家都要杀年猪,这个季节是农村最不缺油水的了。

根据胡琼芳的预测,她这个快餐店的生意,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农忙过后,家里留着春耕吃的腊肉,全部都吃完了。

到了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大家肚子里都没啥油水,她这个快餐店的生意,才能真正好起来。

胡琼芳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发事件,居然让她的盒饭生意,提前在省道边上,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第435章 不会是地震了吧?

胡琼芳的盒饭生意开张后,生意并没有上辈子那么红火。

不过,她也不着急,毕竟弄这个盒饭买卖,主要目的还是想找个由头,占下这块地皮。

毕竟跟后世的地皮价格比起来,现在的盒饭买卖,哪怕不挣钱,甚至还要往里面亏钱,那也是划算的。

但在黄桂芝看来,闺女在省道边上摆的这个吃食摊子,绝对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以前他们两家的粮食,都是收回来之后,直接卖了,一年到头就只能赚个辛苦钱。

可现在,闺女把这些不值钱的杂粮面,做成面饼子,卖出去的价格,算下来,几乎是他们直接卖粮食的好几倍!

而且,做卷饼的食材和佐料,也都是他们自己家的,最大的开销,就是买菜籽油和猪肉的成本了。

就这,黄桂芝和亲家母也商量过了,明年她们俩打算多种点黄豆,拿黄豆榨油,这样店里的油就不用买了。

这么一算,这个吃食摊子,成本不是太高,每天的营业额至少都有十几块钱,去掉买肉和油盐的钱,利润居然能有一半!

胡琼芳笑了笑没说话,其实家里的东西,也应该算到成本里面去的。

但农村就是这样,只要是不花钱、自己家有的,那都不能算成本。

胡琼芳没有跟亲妈和婆婆争论,打算等下个月盘账之后,把这个月,两家拿来的粮食、蔬菜什么的,折算成现金给她们。

月中的时候,胡琼芳收到了何向军的信,信里还夹了几块钱和一些粮票、布票,说是他这个月的津贴,让她拿去买布做棉衣,粮票就给爸妈,留着家里过年买粮。

胡琼芳心里真是又甜又酸。

甜的是这辈子她没有选错人,何向军真的是一个好丈夫,未来也会是一个好爸爸。

酸的是,何向军在信里说,他们接到任务,今年可能没办法回来陪她过年了。

到底是什么任务,他在信里没说,胡琼芳也能理解。

毕竟,俩人成亲第二天,何向军就带着她认真学习了保密守则……

“也不知道这家伙今年会在哪里过年?”

胡琼芳怎么也没想到,她刚念叨完,第二天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