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招商引资”,在这一片建厂子,姜甜可不觉得他能这么快搞定那些厂子。
毕竟现在才1986年,距离九十年代,各大企业工厂“大拆大建”的年代,还有好些年呢。
在那之前,他们分店完全可以蹭附近的免费地皮当停车场。
反正这年头停车也不收费,新店附近那么多空地,真有大客车要停下来吃饭,门口停不下,可以停到旁边的空地上去嘛~
多走几步路,对现在的老百姓来说,真不算什么。
尤其是有些坐长途车的乘客,还巴不得能下车多走几步,活动活动腿脚呢。
她可真是个擅长薅社会主义羊毛的小资本家,嘿嘿~
这样一来,新店的室内座位,就从最初预想的三百个,直接翻了一倍多,变成了将近八百个座位!
也就是这个年代的人不讲究,姜甜把快餐店的座位,设计成了后世大学食堂的样式,客人们也不挑剔,换成几十年后,哪家快餐店敢这么干,肯定要被吐槽“没品味”。
现在嘛~看着大堂里整齐划一的座位,好多人还觉得这一幕非常壮观呢。
甚至还有一些新潮的年轻人,特意带了照相机,点了一份快餐,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让人给他拍照纪念一下呢。
为了增加大堂的座位,姜甜在设计上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她一口气从乡下请了三十多个会打家具的手艺人,足足拉了好几大车阴干的竹木过来。
让这些木匠师傅们,按照她的设计图,一排一排的,直接卡着尺寸,在大堂里打了一套一套组合起来的“竹木餐桌”。
这种餐桌,比总店的餐桌宽度更窄,每个都是长180公分、宽六十公分的窄条桌子。
一张桌子配两条竹木长凳,面对面可以坐十二个人。
这样一来,大堂里只要摆上六十多套桌椅,全部坐满,就能同时容纳将近八百人就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