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满头大汗地给客人们下面条、下饺子。
姜甜带着何春玲帮忙洗菜备菜,刷碗洗筷子。
姜诚跟何春生两个小学生也没闲着,跑前跑后的帮忙把桌上吃完的碗筷收回来。
这时候的老百姓都比较淳朴,有些舍不得花钱买东西吃的,闻着屋子里手擀面和饺子的香味,也不抱怨,就拿自己带的大茶缸,找老板娘讨一缸开水,泡自己带的凉馒头吃。
胡琼芳看着也不忍心,让姜诚去后院大酱缸里,掏了两盘酸豆角和酸辣椒,切成段,放在搁暖水瓶的桌子上。
这样泡馒头的时候,加点酸豆角和酸辣椒进去,至少比干吃白馒头多了点咸辣味儿。
等忙完晚饭,就着大锅里剩下的柴火,胡琼芳又带人烧了几锅开水,把家里几十个暖水瓶全部灌满了,防着晚上这些人没热水喝。
烧完开水,姜甜跟何春玲从后面搬来几个破铁锅。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的时候,胡琼芳拿了一把铁锹,把灶台里面还在燃烧的木炭铲出来,放在铁锅里。
姜甜带着何春玲,隔几张桌子就在地上放个暖烘烘的火盆子,原本空荡荡的屋子,很快就暖和起来。
这些人本来以为,这么大雪天被困在省道上,不说冻死吧,肯定也要挨饿受冻。
不过这个年代的人,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最困难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啥苦没吃过?只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喝上一碗热水,大伙儿都带着干粮呢,撑几天绝对没问题。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胡琼芳这个开饭店的老板娘,居然还是个大善人!
给他们拢火盆就算了,到了晚上八点多,还熬了三大锅的红薯汤,敞开了给他们随便喝。
红薯是胡姥爷自己种的,秋天收上来,因为今年家里的猪都卖了,不用拿去喂猪,干脆把家里的红薯都拉了过来,就搁在饭店后院的地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