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圆桌之外,大厅其他地方摆的也不是农村常见的四方桌,而是一排一排摆放的原木色窄条桌,两边都能坐人吃饭。

打眼望过去,一个大厅里,挤一挤,起码能坐两百人。

就连墙边上,都靠着墙做了一圈窄条桌,下面的木凳也不是乡下常见的笨重大板凳,而是做的窄窄的,坐上去可能没有大板凳舒服,但特别轻便小巧。

这样一个饭馆,连房子带家具,至少也得三千块钱,才能盖得起来吧?

江秀秀这个蠢货!

每个月拿一百块钱工资,看把她给乐的!

如果换成她是胡建国的老婆,肯定要把这个饭店自己管着。胡琼芳一个离婚带孩子小姑子,没了男人,以后还不是要靠两个哥哥给她撑腰?她能开得起这么大一个饭店,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有胡建国兄弟俩帮衬?

反正等她嫁给胡建国之后,这个饭店她肯定要收回来自己当老板的。

小姑子?每个月给个百八十块钱工资就行了呗。拖家带口的借住在娘家,还好意思让娘家哥嫂给自己打工?呸!想得美!

江慧慧半只脚还没踏入胡家呢,就已经琢磨着等进了门,要怎么对付小姑子了。

吃完饭,江慧慧旧事重提,反正她这次出来就不打算回村了。

要么江秀秀给她找个活儿,要么她就只能流落街头去讨饭了。

姜甜翻了个白眼,真想说我管你去死呢,她最恨别人对她道德绑架了。

她只听说过离了婚的女人回娘家的,没听说离了婚的女人跑去嫁了人的大姐家里求收留的。

姐夫和小姨子,本来就容易让人想歪,你还跑到你姐家里去住,怎么好意思的啊?

不就是找个包吃住的工作吗?

姜甜打了一份盒饭出去,立刻就给江慧慧找了个好去处。

她也是搬过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年代的省道边上,已经有“中介”了。

不过这些“中介”可不是那种开门店的,都是那种在本地人脉比较广的,接的“业务”也比较杂,什么给人做媒、找房子、找活儿,他们都做。

她家附近就有一个老太太是做“中人”的。

这老太太是真活得敞亮,自己挣钱自己花,半点也不委屈自己。

据说老太太原先是跟儿子媳妇一块住的,没想到儿媳妇看她这老婆子横竖不顺眼,平时做饭不是摔锅就是甩脸子,好像家里多出来她一个老太太,就能把这个家给吃穷了一样。

得~这还怎么住一块?

老太太和儿子住的房子,是老伴家里传下来的祖宅,她不能把儿子儿媳妇赶出去,老太太也硬气,干脆自己花私房钱,找人在省道边上盖了两间泥砖墙的茅草屋,一个人搬出来住了。

这下可把儿子儿媳妇的脸打得啪啪响。

儿子差点跪下来求她回家去住,不然他们住着青砖大瓦房,亲妈一个人住茅草屋,传出去多难听呀,他还要不要活了?

老太太才不管儿子有没有面子呢。

老娘曾经给过你们面子,你们自己不要脸,就别怪人家踩着你们的脸笑话你们。

儿子儿媳妇本以为老太太孤身一人搬出来,又不能种地,养不活自己,迟早也得认怂回家。

结果没想到,老太太是没力气耕地种田,但她老人家嘴皮子利索呀。

整天东家逛到西家,给这家保个媒,给那家卖个房,这老太太也是心大,居然还倒腾过“老物件”,别说,这么倒腾来倒腾去的,一年挣的也不比儿子儿媳妇少。

反正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晚年的生活别提多悠闲了。

也有人劝过她,让她对儿子儿媳妇服服软,现在这么硬气,把儿子的脸面踩在地上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