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三美滋滋地去学开车了。

不到一个月就被人客客气气送了回来。

人家老师傅倒是挺客气的,夸徐老三一表人才,斯斯文文,学开车浪费了,就该回学校好好念书,以后考大学。

二姐夫一听这话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故事。

结果找人一打听才知道,这小子以为给人开车就是去享福的。

别人跟着大车师傅学开车,不说鞍前马后,把师父伺候得舒舒服服吧,起码能给师父搭把手。他倒好,师父叫他干活拖拖拉拉,一到下车吃饭,他筷子动的比师父还快,光吃菜还不行,人家押车的老板客气两句,问他们要不要来点酒,师父都婉拒了,他倒是大大咧咧地应了下来,押车老板和师父都吃完了,他一个人还在悠哉悠哉地喝酒吃菜。

到了晚上,其他学徒都是主动看着大车,让师父能抓紧时间睡一会儿。

徐老三倒好,自己躺在旅社房间里呼呼大睡,让师父去守夜。

二姐夫听完也无语了。

一家人都拿他没办法,李香梅也怕给两个闺女惹祸,只能把儿子领回家,平时让他帮家里种种菜,她倒是想给儿子说一门亲事,但镇上的人都知道她儿子是个什么德性,压根没人愿意搭话。

乡下姑娘吧,她老人家又不大看得上。

一来二去,就给徐老三的婚事耽搁了。

现在李香梅也慌了,最近正在到处找人,去乡下给儿子说亲呢,难怪刚才宁可花钱,也不跟胡琼芳家吵起来了。

这年头两家说亲,稍微有良心点的父母,彼此都要偷偷去对方家附近打听一下,看对方孩子到底咋样,爸妈好不好相处之类的。

这时候李婶子要是跟胡琼芳家闹起来,回头女方家过来打听,肯定要问到胡琼芳家。

她现在和胡琼芳吵起来,回头还能指望胡琼芳说他们家什么好话?

果然,傍晚的时候,李婶子笑眯眯地挎了一个菜篮子过来了。

“胡家妹子,我家老三今天闹笑话了,差点耽误了你们家的买卖,这不,家里种的辣椒今年长的多,吃不完,贱卖了也可惜,给你摘了一篮子,你要吃着好吃,回头想吃了,自己到我家菜园子里摘去。”

李婶子突然这么大方,不但不要他们分摊挖水沟的钱,还给她们送辣椒,姜甜都觉得不可思议。

没想到胡琼芳居然收下了这篮子辣椒。

等到李婶子走远了,胡琼芳才叹息一声:“儿女都是债啊!”

如果不是为了儿子的名声,就凭李婶子第一次见面那彪悍劲儿,怎么可能对她们服软?

能让父母对别人低头服软的,大概也只有儿女了吧?

……

胡琼芳的“芳姐盒饭”试营业三天,算是彻底在省道这一片打出了名头。

物美价廉,饭菜的油水也下得足,虽然盒饭价格比别家贵几毛钱,但过来吃饭买包子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到了礼拜六正式开门营业的时候,中午饭点,门口的空地上,已经停了好几辆大客车了。

还有一些急着赶路的大车司机,上次过来吃着不错,这次特意把车停在路边,下来买盒饭带走的。

遇到这种情况,姜甜都特意给他们多加点菜汤,打完菜之后,还要在上面放点自己家做的泡菜。

这样就算菜不够,有泡菜也照样能下饭吃。

她们家的泡菜,都是姜甜亲手做的。

自家菜园子里种的青红辣椒,嫩姜,长豆角,白萝卜,黄瓜,卷心菜等等,都可以拿来做泡菜。

这手艺是上辈子她在食堂打工的时候,跟一个老家川渝的阿姨学的。后来因为她做的泡菜太好吃了,还赶时髦,跟年轻人学着,做了一些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