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1 / 2)

所以,这个排水网很重要。

纵横交错的排水网,会把雨水汇集到山下,然后通过山下的排水沟,流到鱼塘里。

同时,为了方便上山,刘红军还特意让人修筑了一条两米多宽的石头台阶山路。

除了山上的排水网之外,刘红军并没有忽视山下的荒地和山谷地。

他计划在这些区域也修筑排水沟,确保雨水能够有序地排入他精心设计的鱼塘中。

这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此外,刘红军还在山谷里修建了三座更大的鸡鸭鹅圈以及狗圈。

他计划将这些家禽家畜的饲养场搬迁到山谷中,以减轻对自家院子的气味影响。

每年夏天,鸡鸭鹅粪便的气味都相当浓郁,即使在农村也属于常见的味道,刘红军对这样的味道,早已经习惯。

但谁不想,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

经过半个月的辛勤付出,第三步改造计划终于圆满完成。

此时的荒山荒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上的杂草和灌木被彻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纵横交错的石砌排水网和宽阔的石头台阶。

在一些落差较大的位置,刘红军还巧妙地修建了挡土墙,将其改造成壮观的梯田。

这些梯田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使整片山地显得更加规整和美观。

站在山上俯瞰四周,只见一片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

原本荒凉的土地如今已经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潜力。

连参与改造的工人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纷纷感叹这变化之大超乎想象。

他们根本想象不到,这片原本不起眼的荒山在刘红军的巧手改造下竟然焕发出如此神奇的变化。

刘红军也很满意,自已的改造成果。

站在山脚下,按着已经变得规整的小山,刘红军很有成就感。

至此,第三步的改造计划,算是完成了。

刘红军紧接着,又开始了第四步的改造计划。

第四步自然就是填土。

西边的小山,山上的覆土很薄,所以才会导致,山上没有一棵大树。

刘红军既然要改造,自然要改变这个情况。

山上没有土,那就把土运上去,铺到山坡上,这样,就能改变这种情况。

刘红军如此大规模的修建排水网,就是为了这一步做铺垫的。

于是,刘红军高价收土,一麻袋土,运到山上去,就给五毛钱,一下子成了榆树屯最大的新闻。

第761章荒山变绿山

在榆树屯的村子里,最近有一个话题引起了村民们的热议刘红军购买泥土的行为。

他们纷纷议论,说刘红军简直就是个败家子,一麻袋土居然花五毛钱收。

他们想不通,在这片被大山环抱、土壤并不匮乏的土地上,为什么要花费这种不必要的开销。

大山里虽然石头众多,但土壤也并非稀缺。

只需在田间地头,或是山脚下,用拖拉机或马车随随便便一挖,就能装满一车又一车的泥土。

一个人一天轻轻松松就能运上二三十麻袋的土到山上去,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白捡的钱。

然而,刘红军真的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他之所以选择按麻袋收土,而不是请人去挖土再运到山上,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他的深思熟虑。

他明白,虽然挖土看似轻松,但实际上却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

即使开始时人们或许能够坚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力的消耗会使效率大打折扣。

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