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 / 2)

应小满回家半途中遇到个不?怀好意的中年文士, 把坏人对她说的原话?来了个竹筒倒豆子一点不?留。

所以, 朱臣年清楚地知道应小满的身份,并且知道应小满的义?父和?余庆楼方掌柜相识的往事。特意来寻她。

至于?他半路拦住应小满想说什么,话?未说完, 目的不?明。

但一定有目的。

晏容时思忖着,指节在供状上敲了几下。

人是?郑相幕僚。朱臣年这回来寻应小满,是?他主家郑相的意思?他自己的意思?背后另有其人?

但人突然暴死在河童巷小院中。

而且是?在晏家好手的严密看守下,被人无声无息潜入房中, 扭断颈骨而死。

线索又断了。

细烟雨笼罩的京城, 仿佛有一只冥冥之?中的无形之?手, 于?某处严密操控着局面。一旦案件有所进展,即将突破的前夕, 即刻掐断线索。

但反过来想……被刻意掐断的线索, 正是?有用的线索。

长檐雨声里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仵作验尸完毕, 把尸首交还大理寺看管。此刻裹着白布的尸身就?停在堂下。

晏容时的案牍前, 依次摆放着几份供证。

刑部主簿周显光供证:

大理寺移交刑部过程中动了手脚, 被两边文书一笔勾销、凭空消失的众多收缴赃物,俱交由大理寺卞评事处置。

大理寺评事卞知书供证:

大理寺收缴的赃物,按照不?同功用, 有许多的销赃渠道。铁器高价卖给城东余庆楼。无论私铸还是?官造铁器,无论犁田的铁耙, 翻墙的飞爪,飞贼偷来的铁蒺藜、小铜炮,余庆楼都要?,稳定可靠,是?合作多年的销赃渠道。

至于?余庆楼要?这些铁器作什么?卞评事一问三不?知。他只记得被大理寺收缴入库的一门报废的虎头小铜炮,叫他赚了一大笔。

余庆楼掌柜方响供证:

北国土地贫瘠,急缺精铁。两国长期交战,边境查禁铜铁交易。余庆楼作为在京城的长期据点,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购买精铁武器。

但武器管控严厉,再如何热络交结,京城这些六七品的主簿、员外郎们不?敢牵扯进武器库买卖。余庆楼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民间私自买卖、官府查缴的精铁器尽数买下来。能买多少是?多少。

“去年秋冬传遍京城的精铁武器倒卖大案?和?余庆楼无关。”方响扛了几轮严刑拷打,依旧死活不?松口。

晏容时提审过他一次。方响当?面自嘲地道:“若有交结贵人,悄无声息弄走满库仓精铁火器的本事,余庆楼又何必连民用的铁耙、盗匪用的飞爪都收?老?夫又何必在余庆楼里一待二十年?归国领功荣养不?好么。”

说得虽然不?好听,确实像大实话?。

绵长不?绝的细雨里,晏容时取过另一摞供状。

这摞供状是?十一郎近日坐镇兵部,跳过上头的兵部尚书和?两位兵部侍郎,从官衙主事的五品兵部郎中以下、直到八品承务郎的几百号官员挨个排查提审,录来的口供。

边境长期有战事。朝廷倚重?兵部,年年拨下大笔开支。

兵部养出了一大群老?油子。

这些每日过手六部来往庶务的低品阶官员,一个个提起库仓里消失的大批精铁武器便哭诉叫屈:

“兵部记录在册的武器数目,和?京畿三处库仓里的实际数目,从来就?没有对上过。”

“几十年了。兵部里人人皆知,这就?是?一笔陈年烂账。”

“不?止库仓里的武器数目和?在册数目对不?上,各处禁军、厢军的实际人数,边境配发马匹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