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玖轻轻颔首,两人并肩走在寂静的街道上,只有脚下的积雪发出细微的声响。
回到禅房,宋铮迫不及待地倒了杯热茶,一饮而尽。暖意顺着喉咙滑入心田,让她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阿玖坐在窗边,凝视着窗外纷飞的雪花,沉默不语。宋铮看了他一眼,“怎么了?突然伤春悲秋。”
“没什么,突然想早点恢复记忆罢了。”阿玖合上窗户,走回宋铮身边。
夜色渐深,禅房内只余下一盏昏黄的灯火。宋铮和阿玖相对而坐,却像是各怀心事。
这种气氛在他们之间并不多见,宋铮略有些不习惯。她率先开口打破寂静:“怎么突然想这个?”
“不知道。”阿玖抬手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热茶,垂眸道,“我感觉自己不想只和你做友人,但我也不知道我要什么。”
宋铮心中一跳,隔着昏黄的烛光看他的脸,悄悄深呼吸好多次才压下自己悸动的心绪。
“既然这样,我们就早些出发吧。”
她不是没带阿玖找过沈尧带来的太医,可那些太医无一例外要他们往北走,去京城,却始终不肯说更多。她不知道京城如今是什么情况,但眼下除了亲自前往一探究竟,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第68章自有想法
次日,天光熹微。
宋铮从禅房迈步出来,正要去找宋尚和赵天亭商量一下上路时间,可一抬头就看到一位手捧书卷的书生。他束发规整、玉冠端正,一袭青色长袍似清风拂柳般吹给宋铮一股文化气息。
见到宋铮出来,他眼睛一亮,急急向前两步,弯腰向她行过一礼,“恩人!”
宋铮:???
阿玖从屋内探出头,见到此等场景,微微眯起眼睛瞟向宋铮,眼中的疑惑霎时被酸意替代,“恩人?你又成了谁的恩人?”
什么鬼?
宋铮用手糊住阿玖的脸将他推进屋内,又转身看向那位书生,好奇道:“你是......”
“啊?你不记得我了?”那位书生一脸天塌的表情,“筝姐儿,你真不记得我了?”
筝姐儿这个称呼一出,宋铮颇有些恍惚,下一刻内心同样感觉天塌了!
这是原身认识的人?她没有记忆啊!
那位少年见她神情尴尬,赶忙上前报上自己的名字:“在下李舜华,多年未见,筝姐儿不记得也情有可原。”
李舜华?好熟悉的名字!但她是在哪里听过呢?
“娘亲都告诉我了,当时若不是筝姐儿有勇有谋,救在下于水火之中,在下如今早就惨死在刘秉手中了。”
刘秉?宋铮眼睫一颤,将记忆拉回到谷岭县,终于追溯到关于“舜华”这个名字的印象。
若是她没记错,这位“舜华”,应当就是胡家村地主李大贵的儿子?
“啊哈哈,舜华,我想起来了。”宋铮干笑两声,上前打量他几眼,佯作熟捻道,“真巧啊,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最近正值春闱,舜华不才,却也寒窗苦读十余年,希望能趁此机会进京赶考,博得一个好名次。”
之前闲聊时宋铮也听沈尧和宋尚提起过,今年是新皇登基之后第一次举行科举考试,全国各地前往京城赶考之人数不胜数。只是她没想到,在这里竟也能遇到原身的熟人。
思及此,宋铮露出一个宽慰的微笑,“舜华兄读书勤勉、手不释卷,定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借筝姐儿吉言。”李舜华笑着抱拳,“筝姐儿离乡之时,舜华身体抱恙,未能送行。不料今日能在此佛门圣地相遇,实乃天赐之缘。”
“是呢,离开村子这么久,李夫人身体可还安好?”说到这里,宋铮眼中闪过一丝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