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1 / 2)

官票不是纸钞,而是一种类似官方信誉证明的东西,她也是才接触到这个。官票有未大人的官衙府印,证明是扶仙官衙出身。她用官票买东西,东西她先拿走,官票上的金额是等扶仙那边送来再兑付。

她在扶仙用得多,出来后第一次用,还有些不敢用,不料本地商家收得很痛快。

未大人让她途经各地,多收买一些扶仙没有的精品。干什么用倒是没说。

未大人:“难得出去,多买多收,好东西能存着用的。我很难得出门,以前都是未砚做这种事,有些主意他不敢做,你不同,所以见到好东西尽可大方地买下来,好东西都是要碰巧才能买到的。”

这个她理解,因为现在生产力过低,运输也不够发达,制造工艺却已经相当精细华美所有工艺都在往精美的方向卷。

好工匠永远是稀缺的。

常常有好工匠死了之后,没有后继之人,工艺就此失传。

但大部分的工匠都不识字,他们传授工艺一靠血缘,二靠口传心授。

未大人叹气:“扶仙还是太偏远了。”

这个她刚出发时还不理解,越走越远之后就渐渐明白了。扶仙离金陵太远了,它离其他城市也太远了。扶仙的商品可以乘船去金陵,但百姓不能。没有人出去,就不会有人把新技术带回扶仙。

扶仙独特的风土人情也让外面的人很难接受。现在都有人以为扶仙还跟一百二十五年前一样天天纠集壮丁武斗,去那里当官是倒霉蛋,是勇士。

有人就是这么跟未起宁聊天的。

虽然这个人是在夸,夸未大人勇武能干,果然皇上如此看重未大人是有原因的呢。

未起宁当然的脸色很难看。

未大人所辖之地相当广大。

此地县令所辖之地还不及扶仙的十分之一。

他们在这个县城玩了十几天后才再次出发。

她把本地所有商铺、商家都逛遍了,将能买到手的东西都买了下来。

他们又为这些东西雇了一个车队。

袁祭道到最后都看得麻木了。

他对未起宁小声说:“如果不是我认识你,我都要以为你家是巨富了。”

未起宁不快道:“颜颜不是为自己买,是我爹叫她买的,这都有用。”

有什么用?不知道。

未起宁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爹突然花这么多钱置办这么多东西。但他没有深究。因为楚颜觉得没问题。

袁祭道深思道:“简直像是未大人打算再扶仙再重打造一个未家。”他悄悄问未起宁,“你爹是不是想分家?”

未起宁心中一跳,也怀疑起来!

袁祭道看他神色,信以为真,安慰他道:“伯父在扶仙二十年,家乡无片瓦是他的,他想在扶仙安家,也是为了能有东西留给你。”

树大分枝,很合理。

未家又似乎是有问题的,至少未大人和楚颜都表现出来不喜未家。袁祭道很快想通,开导未起宁不必留恋家乡,以后就以扶仙为家。

袁祭道:“未大人才是大枝,强枝,他想另立门户很正常。你们从此留在扶仙,不必再受管束,也不必再受拖累。”

未砚在出发前带回了一个通译,正是本地的通译馆雇的先生。此人官话说得极好,各路衙门都熟,擅商事。未起宁和楚颜见过后就同意雇他,讲定先付定金四百钱,到了目的地再付尾款九两七钱。

此人姓苗,苗梦莲,男,无妻无儿,父母不在此地,家乡另有兄弟服侍孝顺。

苗梦莲笑着说:“我从小在外读书,后认了先生为养父。先生去后,我就四处谋生了。”

他也回过家乡看望亲人,不过还是外面赚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