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仙本地今、明两年的税赋摊派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当地富户放了心,未大人在看到税金入库也安了心。
原来超前收税竟然是惯例,是她见识少了。
而且超收两年的税赋,本地富户竟然还喜笑颜开的,还给未大人送厚礼……可见这税赋收得也很有门道。
她做两个月的账,只看到了一点关于蔗糖运出买进的这一套东西,依稀懂了一点这里面的门道。
生丝、蚕茧、丝织品这些她还是不懂。
可见未大人想慢慢教她。
等未起宁过来后,她就跟他聊蔗糖的事。
未起宁听了一脑袋的关于【甘蔗是贡品,不能在本地售卖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但运出去后,就可以从外地买入甘蔗制品,在本地销售。里外一出一进,至少有两家受益。】,把自己想说的好消息忘得一干二净。
楚颜:“一家种甘蔗的,一家买卖甘蔗制品的。”
是最少两家会从这里赚钱。
但事实上,并不会只有这两家。
这只是她推断过的。理论上会有两家,事实上有几家呢?种甘蔗的只有一家吗?买卖甘蔗制品的也只有一家吗?
扶仙本地最出名的其实是丝制品,蚕茧、生丝、丝制品。
还有稻米。
还有壮丁。虽然未大人只说过一次,但她也记住了,扶仙本地的壮丁是会向外输出的。
人力输出也是一种买卖啊。肯定是有利益交换的。
她目前接触到的甘蔗和制品其实是相当不起眼的,都不在以上这些之列。但同样获利巨丰。
楚颜:“怪不得未大人要打本地著姓。扶仙太容易出巨富了。”
钱能通天。
未大人要在本地推行他的统治方略就不能受到太多制肘。扶仙本地富户大多都是做生意的,也有向外的渠道,要是让他们拿到主动权。
楚颜:“那未大人就成了商家的保护伞。”
未起宁听到这里已经开始心惊了。
他本以为富户只是与民争利,富户越多,收税越难这个难题他是知道的。但小民百姓不愿意服劳役才逃入富户家中,他心中就觉得如果惩罚富户就是欺压小民。
楚颜想了想,说:“抑官的想法也不算错。原来你是这么想的。”
她一直很担心他上周目的事,但是她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治理地方的,就想多聊聊天,看能不能挖出他的治理方式。
聊了这么多天,她今天才算是明白,他的理想还是很崇高的,他竟然觉得官员是需要抑制权力的。
这跟未大人的做法可是完全不同了。
未大人从来不觉得需要抑制自己的权力,他一直想的是把扶仙的刺头都按下去,谁冒头就按谁。
富户不要太富有,壮丁不要太多。
未大人的做法看起来是很好,但同时也限制了扶仙未来的发展了。
因为在他的治下,扶仙永远再难出巨富,百姓丁口也不会过多。
但同时扶仙会一直很平稳。
他一抽就是两年的税赋,还全都是要富户先交上来入库的,就算扶仙本地出点什么意外,他也有时间缓冲。
而且富户抽走了大笔的钱,能腾挪的部分就更少了,就算富户想做什么比如买通他的政敌钱少也办不到。
如果未起宁以后要去一地就任,她希望他能像未大人一样做事。
不然的话,他最好的去处其实是皇帝身边。
她这么说,未起宁吓了一跳:“我?这不可能。皇上身边都是世家出身的官员,没有我的位子。”
金陵与地方不同,两边的世家都不是一系的。皇上只会用身边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