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说到此处,许秋却突然话锋一转,道:“但对于一般的神经束膜缝合,这细微的波动,几乎没法区分开不同束组,临床上也就无法运用。
“但,颈七互换术却不同。
“准确来说,是因为我们的病人不一样。
“因为患侧的颈七神经,长期都没有接受电信号、也无从引起肌肉反应和机体感觉,这种情况下,病人患侧与健侧的颈七神经差别将会增大,这给了利用电生理检测区分束组的可能。”
就像是一对双胞胎。
如果是在同一个家庭、作息饮食完全相同,长大以后,大概率很难辨认出两者的不同。
但如果其中一人餐餐山珍海味,另一个却三天饿九顿,两人之间就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这台手术也是如此。
对于正常的神经,只有仅能在实验室实现的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束组等方法才能标记出不同束组。
而放在神经早就已经受损的偏瘫患者身上,电生理却能够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这一刻,众人都有种错愕感。
这术式才诞生没多久,许秋就已经研究得如此深入了?
还给不给其他神经外科医生活路!
……
众人惊疑未定时,许秋已然以不可思议之极速完成了神经束膜的缝合。
随后,他却没有就此停下,而是调来了超级显微设备。
看到这东西,即便是赖光圳都有些眼热了。
现如今的超级显微设备一家独大,汤姆森教授团队的产品以零点二毫米的操作极限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
而当下能拥有零点零二号机的,大夏仅有临医一家。
也不对,隔壁的临海国际医院也沾了光蹭了一台。
不过此时更让众人纳闷的是……
颈七神经已然完成互换,不给手术收尾,这是在干什么?
而下一刻,许秋将超级显微设备对准了颈七神经。
调整至最大倍率。
而随着超级显微镜下的视野一阵晃动,最后,下方出现了一条条薄如蝉翼的管腔。
看到这一幕,赖光圳等人立马认出了这东西。
淋巴管!
准确来说,周围神经独立淋巴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神外不仅认为颅脑内没有淋巴系统,同样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附近也应该不具备淋巴。
当然指的是与神经伴生的淋巴,而不是分布在神经周围的其他系统淋巴。
然而,几年前发布在《nature》上的一篇论文就已经证实“周围神经具有独立淋巴系统”。
不过让众人想不通的是,颈七互换术,怎么突然开始找淋巴管了?
难不成这也跟神经再生有关?
所有人都看向许秋。
许秋此时没心思说话。
超级显微缝合过程中,即便是稍微粗重的呼吸都可能引起致命的颤动。
因而此时他所有注意力都在缝合独立淋巴管上。
早在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分期逆转术”时,许秋就已经拥有了零点零一毫米的操作极限,已然在毛细淋巴管上进行过缝合。
因而此刻缝接独立淋巴管,于他而言没有多大难度。
只是数分钟的功夫,一条条破裂的淋巴管就被修复。
而许秋也在这时给出了答案:“淋巴回流不畅会导致神经水肿,挤压轴突的生长空间,甚至可能形成‘纤维化疤痕’,阻碍再生。
“且,若是不重建淋巴管,术后三到六个月就可能出现继发性神经卡压。”
这话一出,赖光圳等人第一反应就是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