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下来,许秋脑海中已然有了初步的想法。
想要实施这台手术,首先要给突出的腰椎间盘、寰椎等进行复位和松解操作。
等病人松解完毕,达到了开刀的最低下限,就可以逐步植骨、融合了。
当然,采取何种手术进行松解,松解程度如何控制,以及怎么进行复位,都是临床上不能忽略的细节。
……
“手术改良的难度倒是比想象中的要小。”
许秋做出判断。
他如今的能力已然能够驾驭。
暂时没有直接选择手术改良的方向,许秋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考题。
医械改进。
“脊柱创伤(如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脊髓受压或断裂,从而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丧失,患者可能面临下肢瘫痪、感觉丧失等问题。
“然而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固定脊柱并防止进一步损伤,这种情况下神经功能的恢复往往困难,且治疗效果有限。
“请根据现有医械给出一个合理的设备,用以辅助脊柱创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再生。”
“……”
相比手术考题,医械领域的题目要简单直白很多。
没有各种弯弯绕绕和叠buff,临床背景、目的都描述得很清楚。
这其实也符合现实。
真实的世界,临床就是用确定的几个术式,去解答各种不确定的排列组合疾病。
而科研则刚好相反。
用不确定的方式,去达成一个想要的成果。
两者侧重点并不相同。
不过,不管是手术改良还是医械改进,难度其实都相当的高。
“我倒是的确没有接触过脊柱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科研项目……”许秋自语道。
事实上,不只是这个项目。
在此之前,他根本就是边缘人物,能进各种重点科研项目的唯一可能性,大概率应聘后勤保洁……
因此,佟雪龄等人还真没判断错误,这的确是许秋的弱势项目。
“还有最后一个,治疗方案的改善。”
许秋一眼扫去。
旋即便是微微一怔。
方案改善:考题:颈椎骨折术后康复的全周期优化。
“临床背景:脊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严重者甚至伴随有脊髓损伤,导致运动功能丧失甚至终身瘫痪。
“尽管现代手术技术可以有效固定骨折段并减压,但术后康复仍是决定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请给出一套包含技术、设备、综合管理的完整康复方案。重点需落在颈椎的修复之上。”
“……”
看完后,许秋只能感慨一句:不愧是骨科大赛决赛。
对于一般医生来说,此处的骨折基本上是难以突破的禁区了。
不过来到此处,竟然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考题!
“该选哪一个?”
许秋最擅长的自然是手术。
相比之下,不管是医械,还是方案,他都并不擅长。
不过他准备敲定“手术”时,突然眉头一皱,旋即一道灵光从脑海中划过。
有关脊柱创伤后神经修复的科研项目,他的确参与不多。
但刚刚好,他跟着戴楠在钻研“左右神经互换术”。
而其中,与“激活假肢”有关的电活动原理,或许就可以运用在这个上面?
换言之,或许可以用脊髓电刺激技术激活神经功能的再生?
至于颈椎骨折……
这恰好也能跟自已针对左右互换术的一部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