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院倒是可以。

那边大把的名额,而且偶尔破个例也无妨。

但显然,以临医的体量,并不具备这个资格。

“说的是。”

“许秋愿意留在临医是他的事情。如果我们觉得理所当然,那就有点太不懂用人了。”

“就按照霍院长说的办吧……”

众人不再反对。

只有财务主任苦着脸,道:“那这样的话,收支结构、床位资源结构和病种结构都要调整了。”

另一名副院长点头:“那就慢慢调整。如今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人化的时代,再按照旧式结构已经有些落伍了。”

霍院长也微微颔首。

他之所以如此激进地调整薪酬模式,重点其实就在这里。

按照如今的趋势,未来临医势必也会逐步重外科、重微创。

与其等浪潮袭来时再被迫匆忙调整运营方式。

不如借着许秋的东风,从科室人员的收支结构开始调整!

很快,这个议题就此结束。

霍院长又聊到了临医的后续发展。

他翻开手中的资料,脸上泛着一丝复杂的笑容。

以前的临医,是浑身气力不知道往哪儿使。

而且医院本来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就算是竭尽全力,也没法让学术界的人看到。

充其量,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片叶子。

有谁会看到一片叶子的挣扎与浮尘。

但现在临医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它的发展路线有点过于多了。

胸外科的肺移植。

心外科的bentall手术、孙氏手术。

手外科、显微外科的断指再植、超级显微缝合。

乃至于脊柱外科椎板减压、内分泌泌尿外科的嗜铬细胞瘤切除……

随便拿出一个,都能作为建院的基底了。

当成撑起一座医院的技术都不为过!

第313章 临医又开辟先河了!全省震惊!

而如今。

这一切都汇聚在临医,都在许秋一人身上!

临医选都选不过来。

与会的其他高层也是又笑又愁。

就是省院来了,面对这么多项目,也没法全部吃下。

医院的资源是有限的。

光是完善一个科室所需要耗费的经费可能就要超过九位数了。

霍院长自然也清楚这一点。

他早就有了决断,道:“对于临医来说,哪怕是单建一科都不一定能出成绩。

“既然如此,那就全面发展吧。”

“???”

全场瞬间寂静。

不是,你这话前后有逻辑关系吗?

霍院长很快给出了解释:“打个比方,如果临医真的只打算建肺移植医院,那其他科室的发展就必然受到钳制。

“而我们也只能得到杜崇岚教授和少数几家肺移植医院的关注。

“但,如果全都要,杜崇岚、斯蒂芬、侯从军、戴楠等等教授,谁能容忍自已带过的科室发展落后于其他人?”

听到这里,众人总算是听明白了。

心里都有点打颤。

他们没想到霍院长这么生猛。

竟然打算把医院当成各大教授的试炼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