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天色渐暗,临近掌灯时分,一阵悠扬的琴声隐约传入耳中。
姜稚衣正踱累了步坐在美人榻上歇息,一下子站起来,让两名婢女打开门窗,探身出去仔细听了听,的确是那首《俞伯牙悼钟子期》。似乎是从沈府后院的方向传来。
姜稚衣立马匆匆忙忙赶了过去,走到后门附近,与一双乌皮靴狭路相逢。
一抬头,看见同样循声而来的元策。
两道目光一道焦急一道阴沉,在空中电闪雷鸣般交汇,一瞬过后,姜稚衣一提裙摆,飞奔向后门。
元策大步上前,三两步便追上了人。
听身后人甚至都没用跑的,便如此一步顶她三步,姜稚衣急得一个趔趄,脚下在台阶一绊。
元策人刚越过她,眉心一跳,一个回身一把扶住了人。
姜稚衣踉跄着抓紧他的小臂,惊魂未定地抬起眼来:“……我一个文弱女子,你如此这般,胜之不武。”
元策眯起眼:“你一个文弱女子,还会跟人以乐传情,能耐得很。”
“……”
姜稚衣莫名其妙:“要不是你自己当初不想跟我合奏,非让裴子宋与我同组,何来今日?自作自受,休怪旁人!”
“……”
大眼瞪了小眼片刻,两人各自撇开头去。
耳听得一曲终了,再起了一遍曲,姜稚衣焦急万分,轻咳一声:“僵持无用,你等我喘匀气再一同迈腿,谁快谁慢,各凭本事。”
……也不知谁需要跟她僵持,若不是为了扶她,他八扇门都打开了。
元策沉着气等在原地,把手臂留给她借力缓劲。
姜稚衣扶着他喘了几声气,忽然一把甩开他的手,快步走上台阶,拔掉门栓冲了出去。
元策:“……”
元策低头看着自己被甩开的手,气笑着跟上去跨过门槛。
一过门槛,两人脚步齐齐一顿。
门外并无裴子宋的身影,只有一名女乐师坐在府门前弹奏着一把七弦琴。
面对你争我抢、仿佛赶集一般冲出来的少年少女,女乐师拨弦的手一顿,愣愣抬头看了眼元策,又看了眼姜稚衣,抱着琴从地上起身,对着姜稚衣施了一礼:“姑娘,有位公子请奴家给您带句话,说他不负您所托,请您安心静候佳音。”
姜稚衣心下大定,松了一口气,笑着朝女乐师道了声谢,一看一旁元策转开了头,似乎对这个消息颇觉无趣的样子
也是,裴子宋的信已送出,他这河西的“天公”自然知晓,大约觉得又没逮着裴子宋,又听了句废话,白与她赛这一场。
不过他方才在茶楼反应这么大,后来当真什么也没做吗?
像是看穿她的心思,元策哼笑了声:“亲一日未退,你一日是我未婚妻,你可以写信给永恩侯,我也可以。”
原是权衡了一番,知道拦截裴相的信反生嫌疑,算盘打到这里去了。
“随你怎么歪曲事实,舅父还能信你不信我?”姜稚衣冷嗤一声,指指头顶的天,“天色不早,赶快回去写你的信吧,不久后的前、未、婚、夫。”
“……”
*
“不不不,怎能写‘永恩侯亲启’这样生疏的称呼呢?”一刻钟后,正院书房,穆新鸿弯身站在书案边给元策出谋划策。
“那写什么?”
“通常这种媳妇儿要回娘家,只能讨好岳丈的时候,卑职都写岳父大人亲启。”
“……”
“您变通一下,就写岳舅大人亲启。”
见元策迟迟没有落笔,穆新鸿语重心长:“少将军,您要看清楚形势,少夫人的信是裴公子代写,您觉得侯爷拿到信会作何想?那肯定想到您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