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会鲜血淋漓,但绝对是有着梦想做为基底的战场。

-

以一种自己完全无法形容的心情,莫尔特尔站到了中国苏的对面。

该如何描述呢?中国苏,在伸手可及的奥运盛事的赛场中,这位当今乒坛中不可触及的星星,就站在我的对面,站在球网的另一端,站在另一半的球台前。

他在对我微笑,他在和我握手,他在说“希望我们都能打出一场精彩的比赛”,他,他,他正在和我练球。

练球,练球,莫尔特尔逐渐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因为,哪怕是那个中国的苏舟,即使是那个中国的苏舟,在练球的这个阶段,好像和别的球员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而练球之后

便正式拉开了十六进八的比赛帷幕。

-

莫尔特尔当然不认为自己已经强大到无人可挡,但他也绝对不是什么仗着国内实在没人才能露头的年轻球员。

他的不足有很多,除了各方面的技术都还有着精进成长的空间之外,另一大缺陷就是大赛经验尚且不够。

至于抗压能力这种事,从媒体送给他的“最具有收视率的打法”就能看的出来,嘿、嘿嘿,其实他之前也没怎么意识到啦,但他似乎是那种很有抗压能力的大心脏球员耶!

所以,落后不要紧,输球不要紧,就算心情紧张了,也要趁着捡球换位的空隙,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平复下来。

想想自己已经有过的先落后再追分、想想自己已经有过的几次反败为胜……

奥运会给了这个名叫莫尔特尔的年轻人以挑战,也在他几次依靠自身的实力与韧劲反败为胜后,将一份蓬勃向上的巨大自信塞给了自己。

他在短短的几天里飞速成长。

纵然每一次的失败都会是宝贵的经验,但对于年轻球员来说,每一次的胜利、尤其是反败为胜后的胜利,都是远比失败要更加弥足珍贵的士气弹。

-

那些击败我的予我以经验。

那些我胜利的让我更有自信。

-

可是,在前两场比赛里所积攒下的“经验”与“信心”,似乎并无法适用在中国苏的身上。

苏舟……中国苏,这是仅仅在遥远的液晶屏幕里观看比赛时,所完全无法体会到的……压迫感。

不,甚至不止是那种比天还要沉重的压迫感,而是一种从根本上就难以抵御的“厚重感”。

就像是……就像是海,就像是山,就像是并不在同一层次的云端之上,乃至地球之外。

就像是,那个身着大红色球衣的中国人只是披着人类外衣的devil,和【人类】并不处在同一个次元。

无论他打出怎样的球,都能被中国苏接住,都会被苏舟回击过来。

上旋不管用,侧旋不管用,下旋不管用,复合旋转不管用。

近台不管用,中国苏甚至都不用搓球,而是直接近着球网就一板子挑抽回来,角度落点刁钻的让人连追上球都难以做到。

远台也不管用,无论是反手还是正手,或者他偶然实践成功的别扭中间位,尽管早就知道了中国苏是远台相持的一把好手,但是当真的面对这种【无论自己打出拉出抽出怎样的球,对方就是能、总是能、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能、总之就是恐怖高质量地次次交板都回击了过来】的局面,莫尔特尔真的有一种空茫无措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