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哈维·约恩这样仅此一只的球员,明智的他国教练早就选择了【为了一个球员一场比赛而特地练习出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四不像的结果就是本身的优势也会丧失!遇到那个英格兰佬就给我打!你打不过他不是说明他的节奏感有多么惹人心烦,只能证明你不够强!你的实力不如他!】。
见过高处风景的教练不会选择让自家球员变成四不像。
至于“羡慕”哈维·约恩、让自家球员去“模仿学习”英格兰人的那种反常识打法就更不可能了,人家那是后天的有意训练和本就有着的先天条件重点是先天条件。
就像有的人天生会唱歌、一出口就是律动感满满的rap,这是每个人都能学得来的吗?
能,不是不能学,不是不能试试,但往往发现自己就是学不来,或者学也只是学个皮毛,更甚者就是自己的特点还没挖掘,就变成了半桶水的四不像。
放到乒乓球的领域里,就是有的小球员就是天生对旋转更敏感、天生对落点更敏锐、天生对微小细节的处理仿佛有如神助。
旋转、落点、细节小动作,这些后天都可以学,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到“那种高度”。
而像哈维·约恩这样的球员,这样的风格,别说当今乒坛了,历史上也从未出过注意,不是没有几个,而是从未出过、前所未有!要不是这孩子自己是个神经刀,打球水平忽上忽下太吃手感状态,就他这老天爷追着喂饭的出生时自带天赋,现在的世界乒坛top5怎么可能没有英格兰籍的一席之地?
而少数打算拼拼试试,尝试一下做针对哈维·约恩的“反习惯训练”的球员,则无一例外地应了那句“本身的优势也会消失”,但凡是抱着“那我就克服更改自己的惯性”的念头,其结果全是在比赛场上打得束手束脚,让哈维·约恩连想摆烂都做不到。
我不是不想摆,但输给这种水平的人我是真的做不到啊!我和卢卡斯的摆烂学也是有讲究的啊!我们做的是让老家的那群人在潜移默化中“习惯”,而不是给那群暴脾气点炮仗啊!
而苏舟呢?
他恰巧是另一种情况,是其他人难以模仿的情况。
意识到哈维·约恩的韵律感是“符合自己的节奏、打乱他人的惯性”并不难,难的就是“该如何做”。
实力不够的球员无非只有输球一路。
实力过硬的球员自然是凭硬实力拿下一筹。
而苏舟的方法其实偏向为“理论上的最优解,实践中的事倍功半”。
没错,是事倍功半,也就是在这个世界的过往乒坛里,那句说了等于没说的“那你就克服自己的击球习惯和□□本能吧!”。
但苏舟最终所达成的事实效果呢,却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做到了“完美”。
因为他可太了解这种肢体与思维不匹配、无法全然支配身体的感受了。
这不是曾经的他拥有的“能力”,是在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才极限压榨自己所得到的“新能力”。
因为这简直是他在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的另类复刻版啊!
在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虽然这个世界的自己的【腰腹】和【下肢力量】还有【体能储备】等要点,甚至比二十多岁的自己还要更出色一些,但足球粥的【手臂力量】和【胸部肌肉】却的确要逊色许多,毕竟确实是从小到大都没打过乒乓球的孩子,也就是当初运气好,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半桶水的安德烈,可谓是半桶水的安安公主对上了身体与思维有着一定脱节的初来乍到半碗粥,不然,如果在那个时间点对上的是尤利安的话,肢体不协调的粥大概率会败,只是败得也不至于太过凄惨。
现在回头想想,那段拼命让自己“尽快适应躯体”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