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如果说卢卡斯·约恩那样重弧圈的选手带来的是一种飘忽不定的“别扭”,那么其胞弟哈维·约恩的这份别扭,就是与命悬一线的刺激感完美融合的那样的别扭!

像是走在于大片峡谷中横穿延伸的钢丝线上, 一脚迈出后, 或是继续行进, 或是万劫不复。

这不正是对“命悬一线的刺激”的最好诠释吗?

但为数不少的球员只会对苏舟此时的观点难以苟同拜托!命悬一线是有的!刺激是完全没有的!手感上来的哈维·约恩真的超难打好吗?!鬼知道他怎么就能用那么多莫名其妙的节奏打出那么多让人不适的回球啊?!但对于“经验丰富”的苏舟来说却恰好相反, 他甚至久违地体验到了……一种可以回首追溯到他比乒乓球台还要矮上那么一点时的新鲜感。

这并不是指的第一次握住球拍、敲击小球, 而是说在跟着舅舅学习了一定时日后, 舅舅第一次替他报名参赛, 他第一次和舅舅以外的人、这里特指那些确实有着一定水准的年岁相差无几的人对板交锋时是这种类似童年时期“初次参加高规格比赛”时的新鲜感。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正因为过去庞大的击球经验和肉./体记忆从“往往有用”变成了“极有可能的误导没用”, 所以呈现在苏舟面前的这个由白色纷飞的轨迹所描绘出的名为乒乓球的世界,才宛如向着过去的时光逆向流淌,带来了一种久远的过去与进行着的现在同时并存的奇妙错觉。

小小的幼童紧张地站在球台前。

下一球会从哪里来?

少年体格的人紧紧地盯着球台对面。

我应该向左还是向右?

小小的幼童一瞬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动作。

啊啊啊要不然干脆跟着感觉走吧?

少年体格的人冷静描绘着每一个细节瞬间。

不,前面已经“判断失误”好多次了,还是要采取后发制人的方式, 虽然紧迫了一些,但起码也比完全的南辕北辙要好上许多……

……

昔日的小小粥第一次和舅舅之外的人打球时,从“抗拒恐慌嚎哭”到“咦怎么比和舅舅打还容易”, 只用了短短的两局。

但是当他第一次遇上了确实有一定水准的同龄人时(比他年长几岁), 他的表现又能比那些从零开始的新人好多少呢?

同样经历了茫然、急切、困惑、无措,着急于为什么球总是从自己很难接住的四面八方来,不理解为什么通常能帮助自己赢下这一球的“感觉”却频频失灵,不明白为什么感觉“这球应该这么打”的回击方式却屡屡失败。

为什么呢?

为什么从来都和自己玩的很好的小小圆球,为什么忽然就和自己闹起了脾气、不再和自己亲近玩耍了呢?

小小粥不明白。

但是那时的粥已经从毫无实战经验的小小粥、进化成有了一定实战经验的小碗粥了。

在舅舅的鼓励和引导下, 怎么打怎么没有的小碗粥开始试着抛弃那些已经成为了一小部分习惯的“本能”与“感觉”, 刚比球台高了没多少的小小身体紧张地伫立在球台前, 黑亮有神的眼睛里写满了“我再试试!”,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对面。

盯着那个在那时的他看来无比可怕的对手,盯着那个躺在对手掌心里的小小白球。

苏舟其实早都忘记了那个比他年长几岁的男孩叫什么名字、又长成什么样子,虽然在那一场比赛里,他依旧拿下了最终的胜利以一个无比惊险的比分但是在苏舟曾经的记忆里,那应该可以被定义为他的乒乓球生涯里所经历的第一场“艰难”。

但那样的艰难,纯属是由经验不足带来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