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之后, 对于欧洲的绝大多数行业来说, 都到了该打卡下班的时候了。
这是让不少有着上下班重任的乒乓球爱好者赞不绝口的一项变动。
但也不是没有球迷出声反驳, 因为
这样一来, 从淘汰赛开始,球员们不是就只需要一天打一场比赛了吗?
这倒也不是不好……
至少, 许多深爱着某位球员的球迷们都对此报以无比热烈的洪亮掌声,能让心爱球员的赛程不要那么密集,起码不是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时内就经历一天两场乃至更多场的高强度比赛,以最纯粹的球迷角度而言,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鼓掌称赞的好事啊!
但也不是没有站在“整个乒乓球”角度发言的球迷, 他们认为,这些年的各种改动虽然是对球员越来越“宽容”倒不如说,正是因为过于宽容了, 这不是让球员“休息”太多了吗?竞技, 竞技,就应该是在某种程度上去极限压榨球员的潜力、让竞技运动员们从体能至精神都尽可能多的奔跑至极限,这才是更回归于“竞技”本质的做法啊!
…
……
苏舟并没有参加今年的第一场比利时公开赛,也就错过了那段争论得最为激烈的时候。
于他本人而言,在含着加钙奶棒观看今年的第一场公开赛时, 他也不是没有对坐在左右两边的舅舅和教父说
【……唔, 好像是对我们有点太爱怜宽容了……】
但, 现在,当他亲自参加了今年的第二场荷兰公开赛,并且对极大有可能出现的后续赛程画出了一张草稿树状图后。
之前还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太宽松”的粥:“…………”
粥拍桌哽咽了。
改得好啊改得好,对球员宽容的事情哪里能叫过度宽容呢,如果让他今天上午对上哈烦烦、晚上接着去打本大大、明天再立马去对阵罗德,这他妈是什么上辈子毁灭了银河系这辈子才能经历的地狱赛程啊。
地狱十八层,本·诺依曼先生独占十三层。
而且,就算从实际角度考虑……
在苏舟并未参加的那场作为今年第一站的比利时公开赛结束后,国际乒协便在其官方网站及推特、Instagram等社交账号里,言简意赅地发表了一条长文。
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三点。
第一:我们只是试点、试点,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尝试做出的改革和变动还少吗?但我们真的头铁的时候还多吗?不都是实践效果好、今后就按照这个来,要是实践效果不好,我们就再慢慢改良甚至改回去吗?
这是从宏观角度讲道理。
第二:就刚刚结束的第一轮试点(比利时公开赛)而言,收视率有所上升,据我们发布的数据调查,因为时间变动而能更加从容悠闲地观看比赛、对此给予好评的球迷,要大于对此持反对态度的球迷。
这是从球迷角度摆数据。
第三:由于这些年来各个群体对球员的【伤病问题】皆报以越来越多的关注,除去每年举办次数约在10-15次不等的各站巡回公开赛外,各个国家内部还有自己的乒超或乒甲联赛,以国家为单位还有尽可能错开年份举办的乒乓球三大赛,除此之外还少不了不定时大规模举办的赞助赛/全明星赛/友谊赛……
综上考虑,哪怕只是让球员能多出仅仅12+小时的休息时间,在我们与诸多专业人士进行了多次探讨之后,最终认为,这或许并不是一个趋向贬义的改动。
这是基于球员自身的透支、体能、伤病等问题的考虑。
除此之外,如果球员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休息……
客观来说,关于【接连不断逼迫至极限】的竞技性,或许确实是有所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