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3 / 4)

背着书包,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只有驼铃声的被迫留在了小学。留级对赵学军来说真的无所谓,他只是讨厌最近总是围绕在他身边的那首儿歌:赵学军!留级生,卖花生,卖不了花生给医生,医生说他是好学生,谁知道他是个留级生。

赵学军真想仰天大吼一声:老子只是出车祸!

他找过母亲谈过,甚至,他愿意参加上初中的考试,奈何这是一个没有人权的年纪,父母不会问你愿意不愿意,你听安排就对了。总之他们就是为你好。你不听你就是大逆不道!大哥今年上高一了,没有住校,还是住在家里。原本家里人是希望大哥上中专,八四年的中专那是很牛逼的。就在大哥与全家很犹豫的当口,一向不明白这些的奶奶突然爆发了一下,非要孙孙上高中考大学。赵建国是个孝子,虽然到现在他都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对孙孙上大学如此执着。在关键的那当口,他还是尊重了自己母亲的意见,来信叫儿子报考了万林一中。

赵学军不会告诉家里人,一直以来,他在奶奶耳朵边唠叨了某种概念:中专相当于秀才,高中毕业上大学那是举人老爷。哎,随你说什么文凭分配什么的,老太太是一概不明白。可你一说秀才举人,老太太门清着呢。

二哥赵学兵初二了,学习与大哥一般好,依旧是全年级第一,这家伙有些小滑头,校内他跟老师们混得好,校外无论是街痞子,还是大一点的人都要给他几分薄面。这家伙天生就是一个会看眼色,会混事儿的家伙。

外面有人说,赵家是奇怪的家庭,这家里最受宠爱的孩子,不是学习好的,而是常年卧病在床,还留了一级的赵学军。赵家人对这一点全无反应,他们稀罕谁,不用跟全社会汇报吧?

阅兵式完结后,王路叔叔开着部队里的吉普车来接孩子们,今天开始就是国庆长假,为了教育孩子们,令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赵建国与王路写信商量,给孩子们上一堂课,这堂课的名称就是:忆苦思甜。

带着出门的兴奋,五个猴崽子吵吵闹闹的上了车,座位却是不够了。北京吉普后面是三人座,按理来说,放四个人没问题的,可是高橘子给丈夫乱七八糟带了一堆东西。这不马上要变天吗,再加上六月下旬赵建国带着班子下了江关县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他的通讯员倒是回来了两次,一次带了五十斤土豆还有他剩下的粮票回来,还有一次叫媳妇给他把家里孩子们不穿的衣服整理几包带过去。做媳妇的总归是不放心,借着机会,高橘子恨不得把家里好吃的给丈夫掏空了,她整理了满满三大包的东西,恨不得把自己也打包带过去。就这样,行李占了一个人的位置。后面挤不下四人了。

商量来,商量去,王路建议王希抱着赵学军坐前面。赵学军郁闷坏了,卧床半年多,他又瘦又小,留级生的个子是全班倒数的,体重还没比他小的九岁王瑞重。看样子,赵棉球的光辉岁月,那是一去不复返了。

王希抱着赵学军,倒是感觉无所谓,这小子轻飘的,压根对他没什么威胁。再说,刚才他得罪他了,他也想找机会和好。就这样他抱着赵学军的腰坐在前面。

江关县距离万林市五十多公里,该地区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经济资源因该地常年干旱而异常贫瘠。江关县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褐土、草甸土,大部分山都是寸草不生的青石头山,还有黄土高坡多见的干荒子土山。车自万林市出去,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地面开始颠颠簸簸,泊油路换成了狭窄的半柏油半土坡路。

因为无聊,孩子们从吵闹开始慢慢的变得平静。无论万林市多么小,多么闭塞,它终归是个都市。而江关县这个地方,它出乎意料的贫瘠,随着人烟消失,车里的气氛转向无趣。那一望无垠的荒山赤地,唯一的一条公路上,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到两牛车。

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