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
无数人在评论里帮忙@那位财经大佬,然鹅那位财经大佬并没有回复。
妙笔生花得意地一笑,关掉微博,戴上头盔进游戏。
两小时后,正在实验室忙碌的华科院脑科学研究院院士柯经国接到领导的电话。
“老柯啊……现在的脑科学,进展到能用脑电波玩游戏的程度了?”电话那头,领导自己的语气都很不确定。
“开啥玩笑!”柯院士一点儿也没有因为对方是领导就客气。
领导沉默了会儿,幽幽地道:“你看一下邮箱。”
“我回头看。”
“你现在就看。”
柯院士脾气直是直,但也不好因为这么点事就跟领导对着干,挂了电话没急着回实验室,满脸不耐烦地开了电脑查看邮件。
领导让秘书发给他的是一段不同视角的、由多名玩家上传的视频剪辑而成的所谓“脑波控制游戏”实录视频合集。
柯院士:“??”
柯院士迅速掏出手机,回拨了领导的电话,一接通便嘶声力竭地吼:“这是什么人搞出来的?!哪国的科学家??”
电话对面,领导沉默了很久,很久……
第21章 魔高一丈
十月八日,国庆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下午两点,华科院脑科学研究院院士柯经国匆匆赶到脑智中心时,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京大认知系的教授、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创新中心的中青代大牛等等已经坐了一屋子。
“柯老来了。”
主持会议的,是脑智中心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卢逸云,刚到四十岁,华夏科研领域新生代中坚力量,是位主持并参与过国内多项AI技术研发、拥有多项专利的牛人。
嗯,也是柯经国曾经的学生。
“小卢不要客气,赶紧开始。”就算见到自己的学生,柯院士也没半分客套寒暄的意思,抬手制止准备招呼他的卢逸云,自己找了位置坐下。
“好。”卢逸云别提多清楚柯老的性子,并不废话,立即打开投影仪。
一众科学家众目睽睽下,投到白板上的……是一间实验室里的画面。
一名小青年乖巧地坐着,任由研究人员往他脑袋上套了一圈儿贴片。
接着,这名脑袋上连了一串贴片的小青年,小心翼翼地戴上个塑料感十足的、用数据线连着手机的摩托车头盔,一边注意着别压到脑贴片连线,一边躺下。
这个头盔出现在画面里,凡是对脑科学研究、脑神经领域有一定了解的科学家们,嘴角都在抽。
这么个一看就是拿摩托车头盔改的“神经接入器”、“脑波接收器”,居然能比霍金用过的那套设备还牛逼,简直让人怀疑他们要面对的究竟是科学问题还是玄学问题!
画面内,这个小青年躺下后便给当场表演了个秒睡,呼噜声响起……
研究人员迅速记录这个小青年的脑波数据、各项身体体征。
几分钟后,小青年忽然醒过来,跟研究人员对话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