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1 / 2)

谢浔之微顿,语气忽然一转:“如今你知我乃皇,便跪地请罪,这份知礼守节,我也看在眼中。”

“朕最厌权贵党争,最恨奸佞扰政,你出身寒门,不染浊气,能于喧嚣中守心,于乱世中持正,朕要的,就是你这样的清官。”

阮青溪闻言,浑身一震,原本紧贴地面的身子不由自主挺直几分,却仍旧叩首如故,哑声道:“陛下看重,微臣不胜惶恐,臣自幼立志报国,如今得陛下垂念,必倾尽所学,不辱所托。”

谢浔之微微颔首,道:“你能明理、能审势,便是朕所用之才,待殿试放榜,朕自会钦点你入翰林,记住,你要做的不是匍匐在权贵脚下的庸吏,而是为天下百姓发声的肱骨之臣。”

“谢陛下隆恩!”阮青溪再次叩首,声音激动,目中隐有泪光。

谢浔之见状,目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身形一动,拂袖而去。

他的背影沉稳而肃穆,阳光洒落在他的衣角边,仿佛整个天幕都在为他让道。

阮青溪跪在地上良久,直至那抹帝王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宫墙之后,他方才缓缓起身。

这一刻,他已非彼时那个仰望庙堂、梦想为民请命的普通书生,而是被帝王亲点的栋梁之才。

而他,定不会负此重托。

正当他转身欲离,一道阴影遮住了他面前的阳光。

“阮兄好风采啊。”带头的人衣袍华贵,语气却讥讽。

是早朝上被拔下身份的贵门子弟江慎安。

他身后还站着几人,全是被阮青溪压过风头的纨绔世子。

第151章 思念

阮青溪眸光一动,淡然一揖:“原来是你们几位公子,可是有事?”

那江慎安上前一步,面上堆着虚伪笑意,手中却紧紧攥着折扇,仿佛一松开就要动手。

,“早先是我等目光短浅,不知阮兄有如此大才,还被陛下亲自点名,我等……诚惶诚恐,特来赔罪。”

“是啊,”一旁的赵御也忙着附和,“阮兄当真是我辈楷模,昔日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今日这一拜,权作谢罪。”

说罢,一众贵子,竟齐齐低头,作揖跪地。

阮青溪一时有些怔然。

这些人,昨日还在背后中伤他,今日却俯首称臣。

他知这是为何因为他得了陛下赏识。

世人皆趋利避害。

他却不为所动,只淡然一笑:“诸位折煞了,阮某不过寒门子弟,得陛下垂青实属幸事,至于各位如何想,阮某不敢妄揣。”

江慎安一听这话,脸色微变。

他听得懂这潜台词:你们若是道歉是真心的,我可以既往不咎,若只是虚与委蛇,便休怪我不客气。

“既然如此,”江慎安咬了咬牙,“那还望阮兄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美言?”阮青溪神色淡漠,“陛下英明神武,有他自己的判断,阮某不敢妄自荐人,更不敢擅权。”

一句话,把这些人的如意算盘全数击碎。

几人面面相觑,皆不知如何接话,只得僵着笑站在原地。

阮青溪也不再理会,拱手告辞,转身而去。

脚步稳重,身影笔挺,走得风骨铿锵。

那日之后,阮青溪的名声一夜之间传遍京城。

他被点为翰林院侍讲,虽职微权轻,却是清流入朝的第一步。

朝堂上,谢浔之曾言:“朕不需百官皆附我心,只求忠于百姓。”

而阮青溪,正是他钦定的“百姓之声”。

翰林院中,多的是文人雅士,然真正懂得民苦者寥寥。

阮青溪每日清晨入院,深夜才归。

短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