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2)

宣宁帝初登基的几年,朝中之事一律皆要过问长公主,长公主势力一度遍布整个朝野,民间甚至提起当今朝廷,无人不知长平长公主。

宣宁帝熟悉朝堂事物后,长公主逐渐开始放权,可宣宁帝掌权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撤去朝中大部分长公主的旧部。

长公主生在皇室,又岂会不知帝王之心,宣宁七年,临越国再次来犯,她请旨随驸马箫亭松前往边关。

宣宁帝应允,长公主这才彻底退出朝堂,但朝中仍有许多人对她忠心耿耿。

宣宁十年,箫将军在陵台关大捷,若乘胜追击,必能一举拿下临越国,可突然接到诏书,让其撤兵回朝。

宣宁帝赐下许多赏赐,还亲自为荣乐郡主改名箫陵,怕她在边关受苦,令其留在太后身边教养。

后来便是宣宁二十年,三国联军攻打南靖,靖康军军情泄露,长公主和箫将军被围困金阳城。

东菱胡族与南靖时常发生摩擦,守将防范及时,并未造成多大影响。

北离连拔南靖两座城池,主帅战死,沈将军带兵出征,沈榭随父同去。

荣乐郡主为解父兄之困,亦只身前往丰阳关。

那场战争是南靖修生养息多年来第一场大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北离战场捷报频频,北离国君迫不得已同南靖签订了停战协议。

荣乐郡主带五万大军越过重重荒漠直抵临越腹部之地,和她兄长里应外合,解了金阳城之围,而后和其父箫将军兵分两路,连破临越数城,俨然有一举拿下临越国之兆。

然而就在此时,朝中却突然有人拿出长公主勾结临越意图挑起各国战争,趁机夺权的证据来告发长公主谋反。

宣宁帝当下连下数道旨意让荣乐郡主和箫将军撤兵,父女两人却直接抗旨,继续向临越国推进,最后荣乐郡主攻入临越都城,取了歌舒寒的首级。

因父女二人抗旨不遵,长公主谋反一事讨论的就越发的激烈。

武安侯拿着密旨带兵前往丰阳关一探究竟,发现靖康军果然有异动,有反攻南靖的迹象,武安侯就率领大军将他们射杀在临越国内。

箫将军父子死在两军交战之中,长平长公主和儿媳苏氏服毒自尽。

而荣乐郡主,据说是想故伎重演,再次绕过荒漠直达丰阳关,却不曾想遇到流沙,数万大军葬身于荒漠之中。

那支身经百战,数次守护南靖的军队一朝覆灭,连死都没能回到故土。

荣乐郡主当年抗旨不遵一事,也被人说成是想占据临越,再与南靖形成对峙局面。

靖康军遗属也从那之后受尽南靖百姓的白眼,男子找不到活计,女子被人肆意凌辱,随意买卖。

有人对长公主谋逆一事深信不疑,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