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抬起下巴,看着面前长年苍翠的山峰,轻声说:“相传,禅宗六祖慧能早年以采樵卖柴为生,一天偶然在集市上听见僧人诵读经文,就是您念的这一句。按我的理解,佛祖应该是想劝告世人,不要对一件事执念太深,要学着做一面镜子,映照万物而不留痕。”
赵木槿嗯了声,“还有呢?”
她说:“还有,就是佛经里写过的,于相而离相,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只有脱离一切外在评价标准,不被任何欲望束缚的时候,才能生出平常心,清净心,平等心。”
“说得好。”赵木槿握着经书,点了点头:“听见了吗?云州,你没事也多读读这些,戾气别那么重。”
郑云州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他的手扶在方向盘上,淡淡地说:“是啊,你那帮好叔伯抢班夺权的时候,也让小林上去念段佛经好了,我想,凭这丫头的嘴皮子功夫,一定能把他们感化的。”
赵木槿被儿子怼得不轻。
她低斥了一句:“不要胡说八道。”
郑云州没理他妈,倒是很看不惯地斜了一眼林西月:“小嘴儿够能叭叭的。”
说实话,她说的那些东西他一句都不懂。
只是觉得她的声音很柔,很轻。
像寂静的深夜,小雨珠溅落在芭蕉叶上一般清脆。
哪怕郑云州听不明白她在念什么绕口令,听起来也很舒服。
“......谢谢。”
林西月考虑到对他还有所求,只好冲他微笑。
郑云州唇角讥讽的笑意更深了。
他哼了下:“我这是夸你呢?”
西月装作听不懂,她还是笑:“就当您是吧。”
“......”
她是真不知道哪里惹到了这位少爷。
明明自己已经对他很恭敬了。
他怎么就对她从头嫌弃到脚了呢?
这个时候,林西月倒有点想念付长泾了。
同样是高门大院里的子弟,为什么付公子脾气那么好?
他们相处起来,大部分时候都是静静的,各自占据书桌的一端,手上分别看着专业书,最多偶尔抬起头,相视一笑。
付长泾的朋友曾说过,他们两个在一起,就像凉白开加进温水里,起不了任何反应。
好在话题又被赵木槿岔开了。
她拨了下头发,状似无意地问儿子:“回国以后,去看过你爸没有?”
郑云州流畅地转过一个弯:“还没来得及,我爸的大驾就先到了。”
郑家老太爷是清末的最后一批进士,他手里传下来一座三进的四合院,东城寸土寸金的位置,隔金浦街不远,往前走一段就是智恩寺。
郑云州接手过来后,嫌这院子太大太空,索性将宽敞的前院改成了接待客人用的茶楼,隔着一堵镂刻仙鹤的高墙,后边儿才是正经住人的地方。
那天晚上他回去,原本静谧的胡同里多出许多警卫,附近几条小道上一个鬼影都没有,郑云州还坐在车上就知道,是他老子到了。
否则哪来这种最高级别的戒备状态?
赵木槿瞪了一下他的后脑勺:“你也真是,怎么可以不先去看爸爸?”
郑云州从后视镜里看他妈一眼,笑说:“他一个只顾着加官进爵的子弟,都离婚了您还这么爱他呢?”
“那是爸爸妈妈的事情,但你是晚辈。”赵木槿说。
郑云州没理,反而嬉皮笑脸地问:“妈,您怎么认识我爸的?”
赵木槿有一瞬间的沉默。
记忆仿佛又飘回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
那么多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