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于是便到了本次谈话最重要的环节,确认股份。

“二位各持股50%,若意见相左会让公司的决策效率低下、陷入僵局,出于企业发展考虑不建议这样。”

袁鸿祯的话第一次遭到双双反驳。

顾铮:“我们意见不同,才说明这件事情需要更多沟通。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双方沟通后、经过多角度制定出来的策略会更有利于公司发展。”

卓杭:“若持股不均,公司发展全凭一方决策,会让投资机构面临更多风险,持股均衡可以分担风险。”

袁鸿祯只是客观提建议,落实还是要以股东思想为准。

“在股份方面,二位可以各持股50%;在公司决策方面,要不要签署行动人一致协议和一票否决文件?”

二人异口同声,“不要。”

卓有智被架空股权,就是在公司成立初期没签决策权的相关文件,卓杭深知其中利弊,却依然选择相信顾铮。

顾铮说:“袁叔,我知道外公是为我好,但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些。”

公司架构确认后,袁鸿祯着手办手续,部分文件需要股东确认,顾铮瘫在床上审阅文件,卓杭问也不问专心盯盘数钱。

顾铮确认完核心架构,便开始搭建企业内部架构,执照刚变更完毕,就发布了招聘信息。

投资、风控、财务、行政必不可少,至于策略研究员、风控负责人等会降低企业人效的岗位统统滞后。

大学时,卓杭将金融与企业管理课题让给了顾铮,转去主修金融与投资,这些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今成为管理数十亿资产的操盘手;而顾铮主修的金融与企业管理,如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公司琐事无需卓杭出面,但办公环境一定要卓杭确认。

冬日午后,二人一起去选写字间。

办公环境与金钱挂钩,租金高的采光好、地段好、私密性好,租金低的采光差、位置偏远、几乎没有物业服务。

财大气粗的太子爷当然想租最贵的写字间,不过还是要听男友意见。

卓杭委婉道:“这里挺好,但每层不能分租。一千多平的写字间,公司只有三五十人,聚不拢人气。我们可以先租个小点的,等以后企业发展壮大再搬过来。”

能来租俞城最贵写字间的,肯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并且有扩大企业规模或成立企业的想法。所以,有很多投机者天天来这里踩点。

二人经过大堂时,迎面走来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

“我是家办公司的,可以帮您有效地管理企业财富。”

顾铮挑眉,“既然是家族办公室,那你们公司为哪个家族服务过?”

通常介绍完自己,对方会关心把钱放在他这,能带来多少收益。男人没想到顾铮会这么问,一时无措。

顾铮又问:“你为哪个机构服务过?”

男人哑口无言。

“不为家族、也不为机构服务,那就是想拉拢企业客户、卖衍生产品的信托公司咯。”

男人见遇到行家,不再自讨没趣。

卓杭问:“你研究过家办?”

顾铮摊手,“我家就有家办啊,袁叔就是外公财产的监理人,通俗点儿说就是管家。”

卓杭一时语塞。

原来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少爷和总管啊。

国内信托机构与国外家办公司不可相较。

国外家办公司大多是父辈为了避开遗产税传承遗产,并且能保障财产安全、参与分配财产、家族传承的重要机构;而国内的“家办公司”,大多是信托公司对自己的包装。

家办机构在国外应用广泛,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