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底或浑或腻,涮物口味驳杂,就连用的菊花也缺了一份清香。

和光楼的掌柜明明未及而立,厨艺却出神入化,广纳诸多菜系之长,却打听不出师从何处。

一道菊花锅子和之前的许多道招牌菜一样,哪怕看着容易模仿,也根本学不到精髓。

关键点,还是在厨子自身。

秦夏既是掌厨又是东家,必定是挖不走的,很快就有人把主意打到了高阳的头上。

最早动心思的是集贤楼。

原本见那从前仗着侯府做后台,一直骑在自己头上的太平阁关门大吉,集贤楼的东家齐老爷乐得露了好几天的牙花子。

而和光楼,原本是不入他眼的。

要说为何,实在是接待的主顾,从根子上起就不一样。

和光楼位居南城闹市,寻常一隅,虽也有雅间阁子,可一楼大堂最便宜的菜,几钱银子就能点上一碟。

他们集贤楼呢,那可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最令集贤楼傲气的,就要数先帝还曾微服来过楼中用膳!

至今楼内的招牌菜,还是先帝爱用的三道,曰蜜烧熊掌、红煨鹿筋、牡丹裙边。

野熊性情暴烈,完整的熊掌难得一见,金贵非常。

鹿筋则只用梅花鹿所出之筋,食材本身筋道难炖,集贤楼的庖厨却可令其软烂出胶。

裙边乃是甲鱼壳子边缘的那一圈软肉,十只上等甲鱼方能出一盘菜,摆盘如盛放牡丹。

这几道菜,随便拿出一道的价钱,都可以在和光楼置一桌席。

然而这一回,乍听得菊花锅子都进奉到御前了,齐老爷是真真坐不住了。

他早就听闻秦夏似同东厂中人有交情,就连城内兵马司衙门也要卖他几分薄面,想必就是通过这等门路,将食方送进宫讨赏。

可见这个秦夏,不止为做菜,更懂经营之道。

长此以往,焉知和光楼是不是下一个太平阁?

齐老爷掂量着秦夏的份量,自觉若是真以银钱诱走了高阳,这也是你情我愿之事。

真比“关系”,集贤楼也是不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