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倒是仲蔡能接受的。

秦夏见状,又引导他去制定一套“激励”制度。

“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佃农没什么私有财产,这个“多得”,最开始或许只是一碗稀粥,一个馒头,但已经足够。

自己能改变的东西太少,只能尽力而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甜菜砂糖制成后,秦夏很快封了一罐子糖,随着信件一起寄往齐南县,送予兴奕铭。

现下品饴坊的糖果子,都是以专门买来的冰糖或者砂糖作为原料,如果能将这部分替换成自家产的糖,成本下降,利润自然会更高。

在这之外,秦夏还想到了甜菜根可以产生的另一桩价值

“相公的意思是,想通过梁大人,在齐南县下辖的村落中寻找些贫困农户,让他们垦荒种植甜菜根,再卖给品饴坊?”

虞九阙盘算了一遍秦夏的提议,不禁拊掌道:“这主意甚好。”

他们若想做制糖生意,比起自己置地、雇人种植,还不如像秦夏说的,将其变为一项“助农之策”。

历朝历代,鼓励农户垦荒,都是核定父母官政绩中的一条要务。

对于朝廷来说,土地多了,粮食多了,慢慢的,人口也会随之增多,这才是一个国家兴旺的标志。

只是垦荒费力不讨好,哪怕荒地头几年可免粮税,响应的人依旧寥寥无几。

要跟梁天齐说明此事,需要虞九阙出马,他一边提笔蘸墨,一边笑盈盈地同秦夏道:“这回梁大人可要欠咱们一个大人情了。”

虞九阙清楚皇上对梁天齐的安排,待县令任满,必会将其往府城提拔。

届时有这一份“政绩”在手,想必没人会对梁大人的升迁有二话。

……

信件在两地来回,一场秋雨过后,两人久违地见到了来自齐南县的故人。

韦朝的兄弟韦夕,随着岳氏商行的商队进京,捎带来了好几个不小的包袱。

“先前听方婶子说起,九哥儿有孕,她和豆子夫郎做了好些衣帽鞋袜,想要托我带来,这不我娘和我嫂嫂听说后,也跟着准备了不少,另有食肆郑嫂子的手艺。”

大家都知道,秦夏和虞九阙不缺银钱,所以能拿得出手的,便是这些个亲手做的针线活了。

其中豆子的夫郎孟哥儿是识字的,所以柳家的包袱里还有一封信,是孟哥儿代写,里面却是方蓉的口吻,说的都是一些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希望孩子出世后,能抽空带回齐南一趟,也好让她这个干奶奶见一面。

再行打开几个包袱,里面的东西可就太多了,其中最显眼的是一条百家被。

方蓉借孟哥儿的笔,在信中提及,这条百家被是她真真切切寻了一百户良善的好人家,讨来的碎布头拼成。

针脚细密,配色得当。

在大雍有一个说法,新生的幼儿得一条百家被,便可无病无灾,顺利长大。

“咱们好好收着,等孩子出生就用上。”

任它什么绸缎绫罗,都比不上这一条小被的心意,两人看向百家被的目光,都很是郑重和珍惜。

其余的穿戴,也在面前一字排开,比划一番,怕是都足够穿到两岁了。

用的都是上好的细棉布,手感柔软,且考虑到孩子出生时已是冬日,里面还有皮毛里的虎头帽、填了棉花的小袄子。

秦夏和虞九阙摆弄了半天,怎么看怎么喜欢。

其中一双小袜,秦夏伸直了手指比量。

“这么小,和我指头一样长。”

虞九阙含笑。

“刚出生的娃娃,怕是还没你一条胳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