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1 / 2)

昂贵的名牌外套松垮地挂在身上,像是撑不起那副虚胖的皮囊。

还?真?有点脑子不好使的样子。

陪审团和法官相继入场,庭审正式开始。

控方首先陈述案件事实,并出示监控录像徐劲松在警局门口蓄意踢伤江在寒,导致江在寒重伤住院。证据确凿,目击证人众多。

按理来说,这种情?况下,徐劲松理应面临刑事处罚,至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能?在服刑后被遣返回国。

但徐家的律师显然?早有准备。

“法官阁下,我的当事人徐劲松先生,在案发时精神状况极度不稳定,事实上他在过去数年?间都有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事发前,徐先生一直在国内接受相关治疗,并长期服用情?绪控制类药物。”

江在寒平静地听他讲。

“他在案发前受到网络上的言论刺激,情?绪激动来到美国,病情?急剧恶化,在警局门口的攻击行为,完全是因为他在发病状态下的极端情?绪反应。没有预谋,并非蓄意,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而言论挑衅的来源,就?是原告江在寒先生。”

律师顿了顿,抬起头,目光扫过陪审团席。

接着,公布了江在寒是徐徽言的非婚子身份。

陪审团和旁听席立刻有了骚动。

“我的当事人因为这个事实而深感震惊和愤怒,以至于精神病发,出现无意识的过激行为。”

江在寒悄然?捏紧手指,神色却?分毫未变。

法官看?向他这边:“控方可有异议?”

这是预料中?的情?况,江在寒的律师承认了这个事实。

“但是,我方有以下两点异议。”

“被告在案发前,面试签证、长途旅行,入境后两?日内出现在几处商店、餐厅、酒吧等场所,并未表现出任何精神问题。这与被告律师的言辞有出入。”

“其二,我的当事人虽为徐徽言先生的非婚生子女,但二十多年?来从未与徐先生的家庭有任何来往或联系。他并未被承认。被告人也早在十三年?前就?知晓此事,对方律师所说的‘震惊’、‘愤怒’,并不成立。”

律师呈上证据:

“被告徐劲松先生在案发前的行为并未表现出任何精神异常,他在机场入境、入住酒店、租车、购物,所有行为都井然?有序,符合正常人的逻辑与判断力。”

法官翻阅监控截图及消费记录,点点头表示赞同。

而后,抬头问道:“徐先生,原告声称你?早就?知晓他的身份,你?认同吗?”

徐劲松的律师开口:“抱歉,我的当事人此刻的精神状态并不适合提供回答。我想请问原告,是否有证据。”

“有。”

迟云作为人证,被请上来。

揭开旧疤不是件愉悦的事。

当众、由自己的心理医生、一边展示伤疤一边做出专业的分析讲解,更不是。

刚进R大时,记录用的照片,治疗时的谈话,被一一拿出来。

“江先生是我的病人,他所有的恐惧、忧虑、自我封闭都源自徐劲松先生长时间的伤害,身体上及心理上。”

资料在陪审团席间传阅,不时传来惊愕的感叹和低语。

江在寒始终平静且镇定。

法官看?向被告席,问他们对此有什么异议。

那位律师神经紧绷,语气不再从容,质疑迟云的证词的真?实性。

“我以一个职业医生的名誉担保,我所说的一切皆为事实。当然?,如果需要,医院有江先生的就?诊记录,其他医护人员也可以作证。”

那边无话可说,转移重点,说:“法官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