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正有一位文雅端方的年轻公子,不似他那些酒肉朋友张扬恣肆,他持有一身书卷气,说话也是温温柔柔的,每回入楼也只是自己坐着,不要美人,不要酒肉,只静静地听完她的琴便要告辞。
他是个琴痴,来青楼也不过是听外头盛传她琴技一绝,绿筠与他原本并无多少交集,直至某一日,他忽然将一本《琴学》交给了她的丫鬟。
“姑娘极有天赋,但授你琴艺的先生本领有限,致使姑娘难得进益,此《琴学》专为补姑娘短处而作,愿姑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仅是他在扉页留下的唯一一句话,此后他再没踏进楼内一步,但有时绿筠也会借由请教而使人送信于他,如此通信半载,她始终没再见他一面。
那时南黎与北魏尚在维持表面平和,他家的生意在北魏做得比南黎要好,他最后的一封信,是他随父亲去往北魏江通做生意却被父亲困在江通时托人寄来的。
他在信上说他并不同意他父亲举家定居江通的决定,并言自己一定会找机会回到南黎,为她赎身。
但还没等到他回来,青楼倒了,她被人花大价钱从南黎卖到了北魏,几经转手,她进了东陵的晴光楼。
此时,她已不是当初那个卖艺不卖身的自己了。
绿筠原本不打算再同他联系,但颜娘身死,晴光楼被封,她将自己所有的积蓄与颜娘搜刮来的钱财悉数奉上,才换来自己脱了贱籍。
“我去江通只是想看他一眼便回南黎,哪知他认出了我,又对我深情款款不计前嫌,”绿筠一双眼眸染上浅淡的水雾,她却又忽然轻笑一声,“试问几个女子听了他这样的说辞能不动心?尤其是我这样的烟花女子。”
“我还当他是什么南黎的好儿郎,他却当我是他偷着养在笼子里的画眉,不过几月光景,我便发现他早有一位伊赫人妻子,借着这位妻子娘家的势,加上他自己的家财顺顺当当地做了个江通知府的官。”
她眼眶微红,“枯夏那时还在东陵寻我,却不知我已深陷江通,我要逃,已是不能了。”
“绿筠姐姐……”
戚寸心此时望着她微红的眼睛,心内一时也是百味杂陈。
她原以为那日黄昏,绿筠离开东陵之后,往后半生都该得到她从前难以触碰的自由,谁知她离开了晴光楼的四方天井,却又囿于江通的金丝笼内。
枯夏掌握着西域往中原那条道上最大的商队,她不做北魏的生意,人却出现在东陵,算算时间,那时在东陵调查戚寸心的枢密院密探应该还未离开,这消息报入枢密院,他们要查枯夏为什么出现在东陵也并不难,而枢密院作为北魏最大的情报收集地,他们要找出绿筠远比枯夏要容易得多。
“都是我自己惹来的祸事,你也别用这种眼神看我。”绿筠到底还是一滴眼泪没掉,反而收敛了些情绪,“枯夏为救我而受制于人,枢密院不肯轻易放掉她,要她藏身京山郡作饵,是我以死相逼和她换了身份,代替她留在这儿的。”
很显然,北魏枢密院这么做,为的便是引谢缈盯住京山郡。
“当我得知城中出了个‘绿筠’时我便知有贵人前来,”绿筠说着便看向戚寸心身边那抱着一只黑猫的锦衣少年,“当初在晴光楼内我观小公子这般姿容举止便不似普通人,只是这丫头当时那十二两的善心,如今也说不清到底值不值得。”
身份是尊贵了,可命却不知还能保不保得住。
少年闻言,他眼眉微扬,语气轻飘飘的,“你若是想做个哑巴也可以,不若你先告诉我,你既受人所制,今夜又是如何出来的?”
少年仙姿佚貌,嗓音也清冽动听,但这一番话却好似隐隐裹着冰霜般令人脊骨生寒。
“我尚有几分可用得上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