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洒脱如他,也不由捏了一下眉间。

后世有统计,汉高祖年间,朝堂和地方官吏九成就是军功贵族。

这些军功,有大半都是揭竿而起的泥腿子。如雍齿、王陵这样不喜读书,但好歹读过书的豪强,都算文化人了。

更别提地方上那些由军功兵卒转化成的新地主了。

大汉能扫灭旧士族的基础,就是这群被刘邦分了三分之一土地的军功贵族。他们将成为大汉的新地主,将奴隶制和旧贵族的残余彻底扫进垃圾堆。

其实说军功贵族被汉高祖分了三分之一土地,还是概算,算少了。

在汉高祖年间,有六十多万将士获得了赐爵,因他们受益的人口,达到了当时户籍人口的五分之一。这群新兴军功地主所拥有的田宅土地,占据当时大汉能纳税耕地的六成。

封建朝代建立初期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土地资料的再分配。新的地主取代旧的贵族,才能让王朝的统治变得稳固。

因刘邦的慷慨,在大汉刚建立时,就给大汉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盈所做的事,便是让这群泥腿子新兴地主,尽快转化成大汉的“官吏阶层”。

萧何等人从刘盈梦里神仙的授课,窥见了后世选拔人才的制度。

他们原本是属意“科举”。

在萧何等人看来,“科举”便是唯才是举,能让他们这样的底层人才直接成为皇帝的臣子,无论对国家还是对皇帝,都十分有利。

可惜制度好是好,这群人一琢磨,现在不适用。

若以考试取才,那么为大汉打天下的新贵族肯定全部落选。

等他们看到了大隋的选官制度,敏锐地察觉了“察举”向“科举”变化的进程。

萧何当即拍板,大汉如今用“察举”,便足够了。

要唯才是举,必须要刘盈,甚至刘盈的儿子、孙儿当皇帝时,在大汉已经天下归心,选谁当官都不能动摇大汉统治时,才能执行。

“察举”最大的好处,也是它最大的弊端,便是推举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当地“望族”和地方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