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的事你也压着?”张良都被刘盈抬到了太子宫中,与刘盈同吃同住,就懒得装了。

是真的同吃同住。

刘盈不仅在自己大大的卧室加了一张床,每天加餐都要逼张良一起吃。

张良既没法像在家中时那样没事睡个妾室,也不能为了修仙茹素。

他就算想茹素,刘盈都要哐哐哐往他的素食里倒喷香的猪油渣。

再者,刘盈的吃相实在是太引人食欲,张良每日不知不觉便吃到八分饱,修仙自苦什么的思想,在刘盈不断吐槽自己的“课程”时,溃不成军。

就刘盈梦中授课的那些神仙,大概是半点清苦都不肯吃的。吃苦估计死后升不了仙。

刘盈看着张良很积极地为自己出谋划策,在心底嘲笑张良装退隐,真的就只是个表面事。

太史公的《史记》中有许多“春秋笔法”,看似前后矛盾,品鉴后意味深长。

比如张良,太史公刚写完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称病退隐修仙,还需要汉高祖和吕后哭着求他别自苦,好好吃饭。

但太史公又写“(张良在)立萧何相国(之后),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萧何被正式拜为相国,是在“上已闻淮阴侯诛”后,那都是汉高祖十年的事了。汉高祖十二年,刘邦便驾崩了。

也就是说,张良在刘邦死前,都是刘邦的心腹谋士,积极为刘邦出谋划策。不存在跑到哪个山旮旯里归隐。只是太史公认为张良之后出的计谋无关天下存亡,所以没写。

不过按照太史公一贯写法,他其实是强调张良在汉朝建立后的重要性。只是张家在文帝一脉眼中比较膈应,他便换了种写法。

真不重要,他就不用加那一句了。

刘盈绑走张良,便是从太史公那句“不重要”的话中推测,张良表面上隐藏起来,实际上仍旧在为大汉发光发热,干事的劲头十足。

只是张良在偷偷为阿父做事,不张扬罢了。

果然,刘盈才留张良不到一旬,就见到张良和阿父交换了好几次信件。

张良与阿父通信,居然比自己还频繁。

阿父真是有一丁点烦恼,都事无巨细地告知张良。

张良也是好脾气,有耐心,什么都会回复阿父。

刘盈都看不下去阿父如此压榨人了,在阿父的来信上用朱笔批复“张伯父真的生病了,这点小事你自己不会想吗?什么都依赖别人,你还当什么皇帝?不自己努力,阿父永远不能成长!”。

刘邦的信件才少了一些,只在和刘盈通信时夹带与张良的信。

“你该早点搬进来,我保护你免受阿父骚扰。”刘盈给张良添饭。

有条件,也有闲心,刘盈终于可以琢磨点好吃的。

只是他前世的记忆就像是看的纪录片,美食什么的这等细枝末节也就是背景板。他只知道好吃,怎么个好吃法,又怎么做出美食,他还真不清楚。

刘盈便只把自己“看”过的美食描述给御膳房,让他们自己琢磨,不好吃就是御膳房的错。

刘邦登基后,在生产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地在没有发生战乱的地方推广石磨、石碾和碓床。

汉朝重建秦朝的里正制度,在没有战乱的关中平原、成都平原等产粮地,一里至少有一处官方的石磨、石碾、碓床作坊。

如今的稻米和小麦口感肯定远不如后世,但刘盈吃相豪放,米饭和面食口感再差,也比满口乱钻的小米美味。

口感差,多碾几遍,多筛几遍。现在刘盈是太子,吃得起这等精粮。

白米用各种肉类和山珍来熬煮,白面里加了足够的牛奶和果酱调味,张良被迫陪着刘盈用膳,没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