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也在想, 给韩信安排个什么职位。

韩信暂时不改姓,他默许了。将来等盈儿登基, 再让盈儿给韩信改姓。

至于刘盈怎么先不支持韩信改姓,后来又要给韩信改姓,刘邦相信韩信一定会相信刘盈的鬼扯。

刘盈哄骗韩信和刘肥,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韩信为列侯,列侯有一个县的封地,如果无事,是需要就藩的。

但韩信还年轻,怎么能就藩养老?刘邦先想着让韩信当太尉,但他担心韩信当太尉的第二天,刘盈就佩戴着太尉的印鉴招摇过市。

唉,头疼。

刘邦决定不想了,等登基后再想。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比刘盈所知道的历史提前一年登基。

原本汉高祖是在氾水之阳临时找了块空地登基,之后临时定都雒阳,过了几月才在娄敬和张良的劝说下进入关中。

那时咸阳城已经被项羽焚毁,汉高祖在咸阳城所属的长安邑(秦国长安君嬴成蟜封地)封地营造新都城。

汉高祖七年,长安城勉强能住人,刘邦才搬家到长安。在那之前,他暂住栎阳。

栎阳是秦孝公之前秦国的都城,城池营建较为完善,也有规模尚可的行宫,勉强可供大汉的皇帝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

刘邦这次重夺三秦,改换社稷,就已经将都城从南郑暂时搬到栎阳,回栎阳就像回家一样自在。

提前一年登基,刘邦比原本历史中的汉高祖更加从容,但也从容不到哪去。

项羽虽然这次只烧了小半个咸阳城,咸阳城也不能立刻住人。

萧何虽然没有劝刘邦在哪里登基,但早早就勘察好了长安那块地。

刘邦一说定都关中,萧何就把自己的勘察报告交了上去。

刘邦不由向刘盈得意道:“你阿父我的相国肯定比你的相国厉害。”

刘盈无能狂怒。

后世贤相都自比萧何,我从哪再找一个萧何?

哪怕是诸葛亮,他还没治理过一个统一的国家呢,你让诸葛亮自己说他是不是比萧何厉害,诸葛亮都只能幽怨地看着不能给他一个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刘备。

刘邦诱惑道:“你现在登基,我当太上皇,你就能拥有最好的丞相!”

刘盈扭头就跑:“我去问御医,怎么让萧伯父延年益寿!”

想现在就把我绑在皇位上,门都没有!好不容易成为可以横着走的汉太子,他不趁着有阿父收拾善后多浪几年,他蠢得去给阿父收拾善后吗?谁父谁子啊!

刘盈一边跑一边回头对刘邦竖中指。

刘邦哈哈大笑,对曹参道:“我这个儿子,让他早点当皇帝,他还不乐意了。”

曹参笑道:“盈儿年少,陛下哪能这么早就让盈儿承担天下?担子太重了。”

刘邦拍拍自己的肩膀:“是啊,担子太重,真想现在就丢给他。对了,你来干什么?”

曹参恭敬道:“诸将争功,试图推举臣为功臣之首。”

刘邦捋了捋胡须:“哦,那你要和萧何决裂吗?”

曹参嘴角微抽:“陛下是让我和萧何演一出决裂的戏?”

刘邦想了想,摇头:“只是露出不忿,别决裂。你我要是演这出戏,盈儿会把戏台子砸了。他向来不知道何为权宜之计。”

天下既定,诸将开始争夺功劳。刘邦心中早就已经定下功臣位次,列侯位次中,萧何第一,曹参第二,韩信第三,诏书都写好了。

但总有将领不服,需要一个“意见领袖”来带领他们。

曹参无论资历还是功劳,军功都属功臣前列。让曹参来带领那群自以为委屈的人,正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