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肥十分感动:“阿父是见盈儿做了这么多事,不愿拿走盈儿功劳,所以仍旧让盈儿主持这场论战。”
刘邦咀嚼豆子的动作一停,嗯?这个理由不错。
他严肃道:“就是这样。”
刘盈鄙视:“我信你个鬼,你就是不想被他们烦。”
韩信站在刘盈这边。只有刘肥,坚称这是刘邦对刘盈的父爱如山。
刘邦此次偷跑,准备得特别像模像样,竟然找了个人给自己当替身,还让吕雉为自己遮掩。
吕雉觉得刘邦多此一举简直有病,但也无可奈何,只能照办。
给刘邦当替身的,就是原本会被项羽活活烧死的纪信。
项羽,一种来自江东,美食/精神却传承自老广的秦末美食家,泄愤杀人不是活烹就是活烧,要的就是那口鲜活。
纪信身为刘邦元从之一,大汉建立后封侯名单中已经预定了他的名字。
他居然跟着刘邦胡闹,去给刘邦当替身,后跟随刘邦的人都很不能理解。
纪信自己也很不能理解,但他一觉睡醒,床头多了一封诏书,他能怎么办?
曹参拍着纪信的肩膀安慰:“大王就是这样的大王,你还没习惯吗?”
纪信只能闷头说习惯,太习惯了。
不然还能咋的?换个王?
“其实我们可以推举盈儿为王。”雍齿出馊主意,试图提前掀起大汉父子相争。
王陵无奈:“你又被大王怎么了?又被骂了?”
雍齿重重哼了一声,不肯回答。
他想和刘邦一起去鲁城看热闹,被刘邦笑骂“你听得懂个屁,读书还不如我多”。
在汉王英明又缜密的安排下,汉王替身继续当劝降吉祥物,刘邦本人冒充刘盈的护卫来鲁城瞧热闹。
啧啧,那是真热闹。
既然鲁城已降,士人就没必要去荒野里搭个棚子。
由刘盈做主,他们将鲁城给项羽修的、项羽从未来过的鲁公住所收拾了一下,变成暂时的学宫。
一群士人自带衣服干粮住了进来,连砍柴生火都自己负责。
到了辩论的时候,戴着各种头冠的士人严肃入座,由老成持重者揭幕议题,开始吵架。
他们第一天争吵的是何为忠诚。
浮丘代表荀子门人,要求鲁城儒者为楚王尽忠,为楚王殉死。
鲁城儒者引孟子言论,楚王是不仁不义之王,我们鲁儒不反了他就是忠了,还殉死?殉你祖宗!
和刘盈同在屏风后面的刘邦傻眼。
他用胳膊肘撞了撞儿子:“他们的话是不是反了?”
刘盈道:“没反。浮丘伯想让鲁儒去死,鲁儒不肯去死。”
叔孙通给刘邦解惑,详细阐述了荀子和孟子对“忠君”思想的不同之处。
总的来说,荀子是要求“愚忠”,无论君王如何,臣子都要尽职尽责。君王不好,臣子更要忠诚,死谏,而不是弃君王而去。
而孟子则更倾向于如果傻叉无药可救,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换个更好的。如果换不了,宁愿隐居山林。
“或者找个英主撺掇他谋反当王!”刘盈在一旁乱解读。
叔孙通干咳一声,说没有这样的事。
刘邦知道刘盈在胡说八道,就和刘盈胡诌的《抡语》一样。
但怎么说呢,盈儿的话总是莫名让人信服呢。
刘邦提起了兴趣。看来文人论战也不是很无聊嘛,哟哟哟,打起来了!
刘邦和刘盈都伸长了脖子,如果不是刘肥和韩信按住了他们,他俩的脑袋都要从屏风后面探出去了。
论战的时间有限,不能让士人论出个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