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他被刘邦所救,现在也是项羽麾下诸侯中一员。
魏王咎本以为是项梁派刘邦去救他,所以只派臣子拜谢刘邦,自己亲自去拜见楚怀王和项梁。
在项梁麾下待了这么久,魏王咎也明白了当初是自己误会。刘邦救援自己,不是项梁的命令。项梁与刘邦,其实不是自己所想的君臣关系。
不过项梁比刘邦强,自己又已经投奔项梁,他就假装不知道这件事了。
为人君者,脸皮都挺厚。魏王咎不会因为刘邦救过自己就偏帮刘邦。
但他是知道刘邦在战场上有多意气风发的。
所以,魏王咎看到刘邦如今模样,心中触动最为强烈,不由眉头深锁。
项羽分完了所有美人和财宝,作为灭秦最大的功臣刘邦,却什么赏赐都没得到。
诸侯都知道,项羽是在敲打刘邦,心里难免又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敲打归敲打,可不可以先赏罚分明,先赏了再说?项羽你这样,我们都不敢为你出力了啊。
范增一直在观察诸侯的神色,心情逐渐沉重。
见项羽当众宴请刘邦,范增便知道,项羽没把他的劝谏听进去,不会杀刘邦。
放过刘邦这个大敌,范增怒不可遏;项羽在宴会上羞辱刘邦,范增却更失望。
范增知道杀了刘邦,诸侯定会心寒。但诸侯本就是项家的敌人,迟早要做过一场。
除了刘邦,无人能给项家造成威胁。只要能杀掉刘邦,诸侯全反了又如何?
如果项羽不想杀刘邦,非要顾忌名声,范增虽不满,但也能理解。
可如果不杀刘邦,想要名声,那就要做出大度慷慨的姿态,把刘邦高高地捧起,给刘邦最丰厚的赏赐。
打压刘邦可以在厚赏后再实施。至少在这场宴会上,项羽不能吝啬美人和财物。美人和财物又不会让刘邦变得强大,有何不舍?
现在杀又不肯杀,赏也不愿赏,利益和名声两头都不沾,范增真不知道项羽在干什么。
范增想,可能项羽还是太年轻了。
年轻人不懂事,他这个老人可以不要名声,帮年轻人弥补。
于是范增偷偷离开大帐,唤来项庄,让项庄刺杀刘邦。
项伯发现了范增的小动作,拔剑与项庄同舞,保护刘邦。
项羽折辱刘邦,本就让他们不占理了,范增居然还想行刺?
范增不理解项羽,项伯也不理解范增。
范增以为刘邦真的是表现出来的那么无能吗?项庄的动作这么明显,刘邦难道躲不开?
要杀刘邦,除非项羽下令,一群楚军一拥而上,将刘邦和其下属乱刀砍死。酒宴行刺,亏他想得出来。
项伯保护刘邦的时候,多次对项羽使眼色,想让项羽结束这场闹剧。
项羽既然没打算让楚军乱刀砍死刘邦,就是没打算在这里取刘邦的命。
那么项羽为何要看着范增胡来?
诸侯都在这里看着,项羽不觉得被诸侯看了笑话吗?
项羽正如何想呢?
他装作没看见,享受着刘邦的恐惧,也享受着诸侯的恐惧。
历史兜兜转转,好像冥冥中有什么注定。
鸿门宴还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还是准备硬闯大帐。
这一场鸿门宴,后世史学家大概会记得更加细致了。
因为围观者众多啊。
刘邦卑躬屈膝时,刘盈正对最后一批离开咸阳的运书人挥挥手。
浮丘和毛亨带着最后一批书离开了。他们要亲自护着书入蜀躲避。
刘盈卖力地挥舞着双手,连身体都左右摇摆了起来。
浮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