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又摆出别人都欠了她的模样,戚老爷赶忙移开视线。戚少臣一直安静地听两人交谈,如今才起身:“爹、母亲,我还有些书没整理。”

“那你先回去吧。”戚老爷摆手,等儿子一走就立马说:“我回书房算账了。”

戚少臣是第三天离开的,依旧是出了门转到庄子上接钟原。两人大半个月没见,本该好好亲热一番,可戚少臣心里有事,提不起兴趣,就只抱着他静静坐着,似乎这样就满足了。

回去一路依旧低买高卖,因为成本多,赚的比回来时更多,最后算起来,他手上将近有一万两银子!

回到京城已经是七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戚少臣修整了一天,之后便去翰林院报道了。

翰林院工作清闲,戚少臣虽然有个修撰的官职,但刚进翰林院,分给他的工作很少,大多时候是和庶吉士们一同学习。

戚少臣的工作无聊,钟原也一样,他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也没地方可去。

闲着没事做,他就打算用戚少臣的钱在京郊买一些地。

京郊的地难买,大一点的几乎都被皇亲国戚以及勋贵们包圆了,偶然才有林林散散的几亩流到市面上。

钟原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买到好几十亩地,这些地是他特地挑选过的,互相离得都挺近。

他在京郊建了座小庄子,请了一些佃户,几十亩地大部分种粮食,少部分种菜,他还额外开辟了几亩,让佃户试种各地的粮种。

临近冬日,钟原一连几天都泡在庄子里,与庄户研究如何在冬天重出便宜的蔬菜,他想了几个办法,最后找到一种透光性比较好的油纸,做了个棚盖住蔬菜,等晚上天气再冷一点,还可以烧火加热鹏内温度。

忙着庄子,钟原难免有些忽略戚少臣,于是等他闲下来,才突然发现对方在翰林院也混的风生水起。

正常进士入翰林,都要慢慢熬几年。但戚少臣不一样,可能是因为长得合了皇帝口味,他进翰林院第二个月,就被皇帝点来记录起居住,不久又被指派给太子讲经。

太子如今还不到十岁,是皇帝唯一活下来的儿子,身体康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未来天子。

现在能给太子讲经,等往后太子当了皇帝,他的前途绝对缺不了。

仕途顺利的戚少臣显然也很忙,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都不是好糊弄的,为了不在那大小老板面前露怯,他天天回到家还得看书写文章,经常钟原都睡着了,他还没从书房回来。

这天,戚少臣拿了一副帖子回来,兴冲冲跟钟原显摆:“我得了个好东西!”

“什么?”

“颜公的帖子,虽不是真迹,但临的非常好,筋骨俱全!”

戚少臣摊开帖子和钟原一起欣赏,这东西据说是从几百年前传下来的,书页都老化了,看的时候要非常小心。

钟原好奇:“你从哪弄的?”

“我们刘大人送的。”

“他为什么送这个给你?”

“帮了他一个小忙。”

戚少臣并没有多说,但从那天之后,他与刘大人的交往便越来越多,刘大人隔三差五的邀请他过去,不是品画就是写诗。

钟原最初没当回事,直到某一天听到厨娘跟人吹牛,说刘大人想把女儿嫁给戚少臣。

刚听到时,他只觉得可笑,但两家要姐亲的风声越来越大,而戚少臣并未对他解释。

钟原觉得,他应该做些什么。

被小叔草的满地爬

最初钟原与戚少臣搅和在一起的时候,他用这只是任务世界当不得真作为理由。

可当他发现戚少臣有可能变心时,却无法用同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钟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