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又更简单,时节原因,并没有冷饮,只茉莉花茶、山楂枸杞饮子,不管是茉莉还是山楂枸杞,都是药铺子弄来的货色,细闻能闻出党参黄芪味儿来。另又加了一道甜汤酒酿圆子,给饥饿的人准备的。

四人小团队把摊子铺展开,几大盒子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花糕摆在摊子最显眼的地方,保证路上游人一眼就能看到。

有人竟然还记得沈韶光,“小娘子做的好糯米粽!”及至看到曾在这儿吃过的艾窝窝,更是欣喜,“以后再不曾吃过这样的好豆馅儿!”

旁边的人好奇,问这豆馅儿有什么特别的?

那原先的顾客竟是个爱穷根究底的考据癖:“某曾专门问过擅饮食之道的友朋,这豆馅儿称‘灵沙臛’,以细腻腴美、甜而不齁者为上,这小娘子做的倒也当得这几个字。”

这客人又科普,据说当年天宝时虢国夫人府灵沙臛做得最好。

虢国夫人府的美食是吃不到了,但现成的曲江边的艾窝窝倒是有,众人听了典故,自然要尝尝这饱含盛唐风流的点心。

一旦聊开了,便有人问沈韶光是不是在哪里开花糕铺子的。

沈韶光跟他们打小广告,介绍崇贤坊的沈记酒肆,又笑着抱歉:“平日也有花糕,却没这么多样数。倒是玛瑙肉、翡翠圆子之类鸡鸭鱼肉下酒下饭菜做得更多。”

又是玛瑙又是翡翠,单听名字已经够美了,买花糕的客人不但不失望,反而越发有了兴趣,信誓旦旦改日一定要去崇贤坊沈记酒肆尝尝这肉和圆子。

于三有些疑惑地看看沈韶光,沈韶光很无辜,他们真不是我请的托儿,这就是回头客的力量啊。

阿圆只在心里称赞,“看看,看看,我就说小娘子只说说嘴,便能引来无数的客人。”

卖过了客流量大的一波,买吃食的开始平缓下来,四个人有空儿歇歇手,聊聊天儿。

阿圆左右张望,“小娘子,那探花郎会从我们这里过吗?”

这个沈韶光就真的不知道了,“你去杏园那边逛逛,兴许就看见探花郎了呢,反正这会子也不很忙。”又对于三、阿昌道,“等阿圆回来,你们也换着去逛一逛,也算上巳节不白来曲江一趟。”

阿圆却摇头,“回回都是我们出去玩,剩下小娘子。这回你去!”

沈韶光笑起来,我早过了追星的年纪了,攒好长时间的零花钱买张偶像演唱会末等座位票这种事早年都干过了,现在很不用老夫聊发少年狂。

于三看阿昌:“你也跟着去。”

沈韶光挑眉。于三只管把馅料放在青团皮子里,包好,又压进模子,一个印着福字的青团糕就成型了。

阿昌笑嘻嘻地摘下围裙套袖,“我跟着小娘子。”

沈韶光被代表了,也领他们的好意,便也摘下围裙,笑道:“那我们出去逛了,一会回来换班。”

沈韶光带着阿昌往杏园方向走去,沿途人很多,想来都是等着看新科进士的。不知道这探花郎是什么时辰开始走马探花,沈韶光不愿傻等,便带着阿昌接着往前走,路上买了一大包的芝麻糖,又给阿昌买了很漂亮的糖画。

阿昌受宠若惊,便是真小孩子的时候也没人这样过,“还是小娘子吃吧。”

沈韶光爱吃甜的,却吃不了太甜的,“你吃吧。不好拿,不然也给阿圆带一个了。”

沈韶光接过那包子芝麻糖抱着,以让阿昌专心吃他的糖画。

抬头看看清凌凌的江水,江上游船,还有偶尔飞过的水鸟,沿岸的垂柳摇曳着,往远处看,一片氤氲的绿色,还真有点“柳如烟”的意思。沈韶光又扭过头看红妆仕女、风流郎君们,一个个翠眉粉面、春衫年少,真好。

在江边吹了吹风,拽了根嫩草茎子叼在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