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1 / 3)

又听她道:“但他谁的劝都会听一听,过于缺少主见,时有朝令夕改之举。”

骆观临也看向常岁宁,怎么说的好像她很了解越王一般?

“此类人是难成大事的,且极容易被人蒙骗利用。”常岁宁拿中肯的语气与王岳道:“先生若投入他府中,想要有所作为,遇事不单要说服他本人,还要压得住他手下所有门客属官,如若不能,便注定抱负难展,这会是先生想要的吗?”

王岳心绪起伏,不敢表露太多。

又听常岁宁接着道:“再有,此番倭兵逼境,我以江都为首,与沿海各州共同整肃海防,操练水师,互通各处海域消息。但唯有越王自视甚高,从不应和跟从,多次推诿敷衍,自守于越州,大肆囤积兵马”

她道:”而越州的动静定会招来天子猜忌,为占先机,越王不单要起事,且还会很快起事,如此之短的时日内他难有详具之计划,足下根基不牢,名号历来不显,谈何远征?故我判定,他注定难成大事。先生若选择跟从,非但抱负难展,或还将很快便有性命株连之危。”

听至此处,王岳再看向这位年少的刺史,眼中已有了不一样的情绪。

她的声音尚有着少女特有的清亮明澈,但说起这些政局,却思路清晰笃定,没有一字废话,字字句句直指要害……短短几句话间,她竟已判定了还未来得及起事的越王必败。

越王若知晓有一个十七岁的女郎此时已为他心中的大业下了定论,不知是何感受?

王岳胡乱地想着,越王什么感受他不知道,但他的感受是……这位常刺史,果然很不一般。

这个结论的出现,甚至只是初见之下的寥寥数语……

而越是如此,越可见不同寻常。

王岳心内涌现出一种未曾有过的感受,他看向骆观临老骆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日内转投原本的“对家”,他好像有点懂了。

360 江都热情好客(求月票)

王岳温吞不决的性情之下,藏着的是过于跳跃的想法。

他遇事时,总会在脑子里做出各种延展推断,常见的例子就如同方才他看到常岁宁进来,脑子会根据当下情形迅速分析,做出自认最准确的判断

虽然他判断错了,但站在他的角度,他的判断的确是最有可能的,而非毫无依据的。只是常岁宁会出现在此处,实在偏离了常理,他是在好友的刻意蒙蔽之下,生出了认知盲区。

而他脑子里不常见的想法延展也有很多,譬如他登高时,总会冷不丁幻想一下自己从高处跌落摔死的情形;于家中抱挪花盆时,脑中则会闪过自己抱盆跌倒,盆碎,而利瓷刚巧扎入自己喉间的可能;吃饭时也时常会幻想被双箸戳死,被饭菜噎死呛死,且遇母亲下厨时最为频发……

发作严重时,日常在脑子里死上百八十遍,也不在话下。

总而言之,他这个脑子,总是活跃的过分,此现象有利有弊,他自幼擅推想,算学是同龄人中学的最好的。且他擅画仙人仙境,脑中想象万千,下笔自有不羁仙气,于钱塘乃至整个江南皆称得上饮誉画坛。

弊端也有很多,譬如他脑子转得太快,刹不住脚,偶有给人以“王望山此人疑有脑疾”之感的发言。

而正因想法总是太杂太乱,才有骆观临口中“擅谋却不擅断”的评价,也造就了他遇事难以抉择的性子。

此时此刻,王岳的“幻死之症”便发作得很彻底,他听着常岁宁口中对越王起事的下场定论,脑中已随之幻想了十多种跟随越王起事失败之后的死法。

被斩首的,五马分尸的,株连九族的,妻离子散的,游街示众时臭鸡蛋与烂白菜砸在脸上的,死于逃亡路上的,在阎王殿中被审判时痛哭流涕的……

代入感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