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1 / 2)

见常岁安与人交接罢巡逻事宜,那士兵才上前去,笑着取出一封信:“常郎君,这里有您的信!刚送到营中来的!”

他言辞间待常岁安十分客气,或者说,整座军营里的人待常岁安都很客气。

有人的地方便少不了人情世故,玄策军军纪森严,虽不至于因此给常岁安什么值得一提的特权,但私下态度如何,便不属于军纪管辖之内了。

玄策军中固然也不乏权贵或武将世家出身的子弟,但在众人眼中,常家郎君却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毕竟其父常阔出身玄策军,曾自先太子殿下手中接任过玄策军上将军之职,虽说后来被夺了职,但常阔这个名字在玄策军中仍是有威望在的。

因常阔如今被封为忠勇侯,营中私下便有人笑称常岁安一句“忠勇侯世子”。

但相较而言,这重父与子的关系尚且只是次要的,真正让常岁安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一骑绝尘的,还当数【大都督求而不得的大舅哥】此一重令人望尘莫及的身份压制。

对此,常岁安的心却异常之虚,要知道,当初芙蓉花宴大都督求娶宁宁……那只是做戏而已!

可大家偏偏都当真了,大都督那些心腹武将私下常因此对他献殷勤,让他很是手足无措。

好在大都督并不介意这些流言蜚语,并让他也不必放在心上,随那些人去即可,不必理会。

常岁安因此才释然一些。

此刻,他迫不及待地将这封来自江都的书信拆开,信是李潼所写,其上细说了江都之事,大多围绕着常岁宁与刺史府,也提到了一些倭军之事。

常岁安拿着信,便往崔璟的营帐而去,他阿爹和妹妹与崔大都督皆为至交,大家都不是外人。且崔大都督也在关注着江都的近况与战况,江都来信,他应与崔大都督共享。

当常岁安来到崔璟帐外,等候通传时,恰见得方才那送信的士兵从崔璟帐中出来。

同那士兵打了招呼后,常岁安走进崔璟帐内,行礼罢,不由询问道:“崔大都督,您也收到了自江都送来的书信吗?”

盘坐于几案后的崔璟手中正拿着那封来信,点了头。

常岁安刚想着问一问是不是他阿爹来信,或是元祥来信,只听那青年拿少有的清和温润的嗓音主动说道:“是常娘子回信。”

常岁安有些意外,妹妹都没给他回信!

而转念看了看自己手里的信,常岁安旋即又释然了,信既是一起送来的,妹妹必然是知晓李潼阿姊给他写信了,妹妹如今公务繁忙,未有重复给他来信,倒也可以理解。

无妨,那就先读他手里的好了。

常岁安心态良好,将李潼的来信读来给崔璟听,略过了李潼写给自己的问候之言。

事关她与江都,崔璟听得很认真。

常岁安将信读完,收起,而后笑着看向崔璟。

“可还有其它事?”崔璟问。

常岁安一愣:“?”

他看向青年始终拿在手中的信所以,拥有旺盛分享欲的只有他自己是吗?

345 裱起来!(求月票)

常岁安虽然很想知道妹妹在信上都说了些什么,但他还是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对崔璟这个顶级上峰的敬畏之心的

因此便只能摇头:“没,没了……”

崔璟点头:“既结束了巡逻,便早些回去休息,明日随我一同前去巡视边防。”

常岁安应下,手中捏着信,退出了营帐。

帐内初掌灯,堆放着公务的小几旁,一盏油灯静静燃着,火苗映出的暖光洒在青年修长的手指上,那手指不紧不慢地拆信、展信,简单的动作却似有着某种有条不紊的章程,而这章程出于不敢急躁,恐使信纸损破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