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2 / 2)

否,世子应当并不在意。”常岁宁并无与他掰扯旧事之心,她自行寻了张椅子坐下,看向他:“世子此番病得这般凑巧,但此时看来,倒不像是假的。”

“常娘子说起话来,总是这般坦率。”李录轻叹口气:“天子视下,岂敢有假。”

“那便是自伤了?”常岁宁无需他回答,只是往下问:“世子宁肯自伤也不愿出面为证人,莫非是早已知晓杀害长孙七娘子的真凶出自明家?”

李录未肯出面作证的最初,她在想,对方应是为了观望什么,亦或是想借证人之身来向常家谋取回报,以此作为交易。

但她事后细思,又觉对方或许已经知晓真凶何人,所以才会“病”得格外及时。

当然,以上二者并不矛盾,知晓真相与企图做交易,是可以并存的,甚至前者是后者的筹码,可让他在这场交易中更有分量。

面对常岁宁的直言相问,李录有些意外:“常娘子……竟已经查到了?”

常岁宁:“因不难猜,故不难查。”

难的是查明之后要如何解决,查明不是结束,而是与真相抗衡的开始。

李录笑了一下:“我本以为常娘子此行,是为试探我是否知晓真相,现下看,倒是我将常娘子想得太被动了些。”

常岁宁:“可无论是否知晓真相,谁人在明家面前,都是被动的。”

应国公府里住着的那些明家人除了会投胎外,固然没什么旁的过人之处,可谁让坐在龙椅上的那人恰也姓明。

“是啊。”李录有些叹息:“常娘子如此,录虽姓李,却亦如是。”

常岁宁听在耳中,心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