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1 / 2)

此处的一幕,是无数百姓间的缩影。

对大多寻常百姓而言,比起那些皇权纷争,【不用再打仗,天下太平了】这个消息才是最惊人的喜讯。

此种感受,便好比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刃,忽有仙人挥手,使那利刃化作无数微尘,飘飘洒洒着落下,而后化风化雨,使他们饱经磨难的心间就此风调雨顺。

而那仙人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神灵,是切实存在的人,祂是皇太女,是那些为此献身的文人武将,是百千万个为生民开太平之道的贤能者。

随着消息越传越远,伴着这场清明雨水,彻底洗净了苍生阴霾,还世间以清明本色。

雨水雷声,皆盖不过鼎沸的民心人声。

这人心鼎沸之音,或数淮南道最甚。

比起各处瞩目的皇权之争的结果,淮南道大多官民更在意的是“太女凯旋”这件事情本身。

世人口中的皇太女,是他们的刺史大人节使大人,是当初平定了江都的人,是肃清了倭乱的人,也是在这乱世中给了他们庇护,让他们免于遭受战乱之苦的人。

若细听淮南道各处喧嚣,可知哭声笑声兼有,笑声来自先前哭过的人,哭声源于此前克制镇定者。

也有人偷偷摸摸地跑去寺庙道观,打算去询问,若一不小心给生者哭了丧,又一不小心误烧了很多香纸的话,通常是否会对生者产生妨碍,可有什么破解弥补之法。

然而去了才知,同道之人竟不在少数……原以为给太女哭丧烧纸是一件很小众的事呢,合着大家都偷偷这么干了!

淮南道各寺庙中近日人满为患,雨水也无法阻止人们的急切。

江都近日也多雨水,姚冉听着外面传回的消息,立在廊下,看着跳跃的雨水,只觉平生从未见过跳得这样欢快的雨珠子,每一颗都跳在人坎儿上,将一切惶恐茫然不安都洗去了。

往西去,光州城中,已雨过天晴,云开日见。

刺史邵善同也亲自去了一趟寺庙,当然,他可没有提前哭丧烧纸,他只是祈福,此行是专程还愿去了。

从寺中出来后,邵善同与自家夫人一同登上马车,后知后觉地感叹道:“我就说,那忠勇侯怎么说变就变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刺史夫人取笑道:“这下总算知道是误会人家侯爷了吧?你也真是的,人家本才是一家人,你这外人反倒还疑起人忠勇侯来了!”

647 可缓缓归矣

这话邵善同却是很不爱听:“本官怎成外人了呢?”

他可是太女殿下留在淮南道的看家老仆来着虽是他自封的。

至于他误解忠勇侯常阔这件事,还要从常阔原本定下的动兵计划说起。

前段时日,称病久未在人前露面的常阔,实则是遵从了太傅的安排,在暗中捯饬动兵事宜。

此事隐秘,淮南道上知晓的官员并不多,但常阔动兵京师势必会经过光州,又鉴于邵善同曾揭发过庐州前刺史有功,一片忠心可鉴……

经江都王岳姚冉等人商议,邵善同最终也被允许参与了进来。

邵善同怎一个激动了得。

太女尚未归,便由他们先打去京师,反了那李隐,替太女将京城占下再说……这条路,他看行!

邵善同不知具体动兵时间,便隔三岔五送密信去往江都,催问确认何时行动。

可催着催着……此事不知怎地,竟被他给催黄了!

忠勇侯忽然回信告知他,暂时按兵不动,一切待定。

邵善同急了。

他疑心是忠勇侯人老了胆怂了,阵前打起退堂鼓来了!

还太女养父呢,就这?

邵善同十分不满,乃至猜疑常阔或是生出了倒戈李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