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1 / 2)

崔琅听罢神情大定,只道自己明白了。

众人陆续离开时,有年轻的官员低声问崔琅:“依阁下看,太傅话中究竟何意?”

崔琅摇头:“我也不知。”

那人一噎:“那方才……”

“我装的!”崔琅神秘一笑,低声道:“太傅最厌蠢人,我若表现得未曾听懂,万一太傅嫌我蠢,下回不准我近前了怎么办?”

年轻官员愕然无言。

崔琅这话半真半假,他想让太傅觉着自己有脑子,是个可用之人是真。

且他大约能够猜到太傅的用意,但太傅未明言,他若说出来那不是捅娄子吗?

崔琅白日里插科打诨嬉笑从容,实则到了晚间,也时常独自坐于阶下,遥望北方。

除了至关重要的师父外,他最牵挂的两个人也在北边,又怎能不担心。

但师父也好,长兄,以及绵绵也罢,每个人都在狂风骤雨中各居其位,那他这根烧火棍也得立住了才行。

夜空之上,斗转星移。

金黄色的秋阳融于秋风里,于是风过之处,染黄了草木。

等到枯黄的草木开始结霜时,李岁宁戴上了那顶厚实的狐狸绒帽,踩着马镫跃上马背,抓起缰绳,继续前行。

617 朕与储君同归

随着李岁宁上马,两千余部下随同而去。

在他们身后,是一处不算很大的部落营地,这是李岁宁一路而来率兵攻占下的第三处北狄部落。

每过一座部落,再次动身时,前行的队伍都在缩小,从起初的接近五千人,到此时的两千余。

一是因为将士的伤亡,伤重者被李岁宁勒令留在部落中养伤。二是因为攻占下的部落需要有人看守,作为临时的军事据点正如先前预料的那样,北狄此次侵袭大盛,每个部落中的青壮男子几乎悉数出动,留在后方部落的青壮者并不多,通常不过上千人之数,余下的便多是老弱妇孺。

因此李岁宁一路率兵至此,占据着突袭优势,可谓战无不胜。

她手下的士兵们不曾大肆滥杀弱者,收缴了一应物资牲畜战马,老弱妇孺们多被暂时看管起来。

而越往前,便越凶险李岁宁目标明确,所往之处,乃是北狄牙帐所在。

牙帐,即为北狄王庭。

可以预料的是,前方接近王庭之处,聚集的人群部落必将变得密集,而巡逻防御也必然逐步严密。在这种前提下,队伍越大,便越难掩藏踪迹。

再有,李岁宁算一算时间,任凭大漠消息传递相对迟缓,但她率兵突袭入境的消息,此时十之八九也该传到北狄可汗耳中了。

寒风阻途的前方注定凶险,杀机在步步加重,队伍却在每每缩减。

此处远离国境故土,这些大盛的将士们常觉奔袭在一方陌生的画卷之上,成了与世隔绝的画卷中人。

身处这过于广袤的画卷中,他们不止一次迷失过方向。

几乎每日都有同袍死去,或死在北狄人的弓弩下,或死在逐渐恶劣陌生的天气里,负伤者也不在少数……霜白的草木群山后,干燥的戈壁砾石间,每一步都潜藏着危机,夜间睡梦中刀亦不可离身,时刻要做好你死我活的准备。

消息难以传递,他们不知道别处具体是何情形,也并不确定派回去报信的士兵是否活着闯出了大漠。

但包括阿点在内,没有人想过退却二字。

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崔璟亲自选定,体魄,意志,忠诚,俱是毋庸置疑的出色。

寒风环伺中,他们的肤色变得粗糙,眼神却愈发坚定。

马背之上,李岁宁心无旁骛地注视着前方。

行军打仗时她从不分心,那些遥远的纷扰不必耗